牛子宫微生物构成与疾病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超楠

作者: 张超楠;索朗曲吉;高腾云;孙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牛;子宫;微生物;致病菌;生殖道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4655-46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前牛繁殖障碍是影响养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核心场所,子宫微生态失衡不仅可损害子宫内膜功能,而且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导致不孕,对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期研究发现,牛子宫内存在微生物群,除了正常菌群外还含有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这些微生物会随着牛不同生长周期和不同临床状况而动态变化。诱发牛繁殖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通过感染上皮细胞或分泌有毒代谢产物破坏生殖道稳态,而正常微生物群可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定植,从而保持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因此,微生物群对牛生产繁殖有着重要影响。虽然目前影响微生物群变化因素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已有试验证实激素、健康状况及环境等因素都对牛子宫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造成不同影响。笔者通过对比健康和患病牛子宫微生物构成,并分析了子宫微生物失衡因素,从而为预防与治疗牛子宫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宏基因组学在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苗艳,朱庆贺,陈亮,兰世捷,于辰龙,张蕾,李丹,张红,钟鹏,张备,田秋丰,黄宝银. 2023

[2]猪伪狂犬病病毒排泄规律的研究. 初秀. 1986

[3]3株奶牛生殖道分离乳酸菌的益生特性评价. 宋朋杰,武小虎,王东升,杨洁,李亚娟,蒋威,沈文祥,邵丹,严作廷. 2020

[4]母牛生殖道微生物与繁殖性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欣,丁辉,郭延生,王建东. 2024

[5]奶牛生殖道菌群在生殖疾病中的作用. 胡微唯,巴桑珠扎,达娃,索朗曲吉,噶玛央宗,高腾云,孙宇. 2024

[6]植物性神经对围着床期大鼠子宫中肥大细胞和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黄丽波,张秀霞,范晓杰,侯衍猛,姜淑贞,鲁璇,袁学军. 2018

[7]褪黑素受体在未妊娠和妊娠牦牛子宫表达的研究. 霍生东,袁其建,卢建雄,臧荣鑫,杨具田,张涛杰,阿依木古丽,刘俊林,马忠仁. 2015

[8]小鼠输卵管、子宫和卵巢中EGF-R mRNA表达的研究. 张黎霞,严云勤,曹允考,谭景和. 2000

[9]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内PCNA表达的影响. 袁学军,张秀霞,宁淑杰,姜淑贞,刘秀凤,侯衍猛,葛利江,成子强,黄丽波. 2018

[10]利用猪子宫三种体外培养细胞构建三维医学模型. 王有柱,梁素丽,白修云,马月辉,关伟军. 2007

[11]妊娠早期子宫内环境生殖生理研究进展. 石国庆,代蓉,万鹏程. 2010

[12]ATF4基因在绵羊胚胎附植期子宫中的表达模式研究. 熊燊源,巩斌,万鹏程,石国庆. 2014

[13]貉早期胚胎发育内环境的研究. 曹俊国,段保宁,许保增,冯怀亮. 2019

[14]小尾寒羊产后子宫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赵凯,王晓华,丛霞,周东坡,孙庆申,田文儒. 2007

[15]免疫反应性脑啡肽在猪体外合成和分泌. 吴惠贤. 1993

[16]动物子宫局部免疫系统及孕体识别. 冯国琼,王家玮,黄群山. 2004

[17]豚鼠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子宫LHR mRNA差异表达研究. 蒋进,曹少先,茆达干,惠锋明. 2011

[18]产后健康奶牛子宫内细菌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张维军,杨少华,高运东,王洪梅,林树乾,马广强,栾婧婧,赵宏坤,仲跻峰. 2007

[19]干扰素-γ对米非司酮诱导的流产大鼠子宫孕酮受体表达的影响. 张艳,刘海隆,范光丽,谭树义,林哲敏. 2011

[20]利用杜洛克猪子宫三种体外培养细胞构建三维医学模型. 王有柱,梁素丽,白修云,关伟军,马月辉.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