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杀菌剂在白及初加工过程中的残留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贵远

作者: 石贵远;黄文源;段婷婷;李明;郭怡卿;张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及;杀菌剂;残留变化;初加工;加工因子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4 年 36 卷 007 期

页码: 1677-16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白及初加工过程中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变化规律和加工因子,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白及的清洗、水煮和烘干3个初加工过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检测白及初加工各阶段的农药残留浓度,并计算加工因子。结果表明,白及不同加工过程对4种杀菌剂残留浓度的影响差异较大。清洗过程使农药残留浓度降低4.6%~57.8%,加工因子为0.42~0.95,在清水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2%淀粉、2%食盐和2%小苏打对农药的去除效果可提升1.4~7.3倍;水煮过程使农药残留浓度降低38.6%~67.8%,加工因子为0.32~0.61;烘干过程由于浓缩效应使农药残留浓度升高2.1~3.2倍,加工因子为2.08~3.23。白及依次经2%食盐水清洗、水煮4 min、60℃烘干的初加工全过程对4种杀菌剂的降解作用大于因脱水造成的浓缩作用,可降低4种杀菌剂在干白及产品中的残留风险,全过程加工因子为0.34~0.67。因此,以鲜白及中4种杀菌剂残留评价经此初加工后干白及中4种杀菌剂残留的安全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白及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吡虫啉在甘蔗茎和叶中残留动态研究. 杨玲,高欣欣,张跃彬,罗志明,沈石妍,李复琴,刀静梅. 2017

[2]百菌清在黄瓜、番茄加工前后的残留变化. 许晓梅,王文桥,潘文亮,张小风. 2006

[3]小叶苦丁红茶初加工技术简介. 申东,刘思伟,郑文佳. 2012

[4]浅析贵州茶叶初加工发展趋势. 申东,黄恭清. 2013

[5]掌握正确的初加工技术 提高山羊板皮质量. 高雅琴,郭天芬,牛春娥,席斌,常玉兰. 2009

[6]辽宁地区人参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于春雷,温健,李成俊,张天静,杨正书,孙文松. 2019

[7]优质水貂皮初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高雅琴,王宏博,常玉兰,席斌,牛春娥,杜天庆. 2009

[8]热泵干燥技术在中药材初加工中的应用综述. 黄玉龙,吕斌,孙若诗,庞中存,康三江,张芳. 2019

[9]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姜武,王声淼,叶传盛,梅建伟,吴志刚,陶正明. 2020

[10]浙贝母最佳干燥条件的选择. 宗侃侃,于国光,刘玉红,孙彩霞. 2020

[11]巴旦木初加工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石鑫,吐鲁洪·吐尔迪,杨豫新,杨会民. 2022

[12]“发汗”对厚朴质量的影响. 余盛贤,张春霞,陈承瑜,晏仁义,杨滨,廖朝林,由金文. 2010

[13]不同初加工滇龙胆HPLC指纹图谱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左智天,王元忠,张霁,赵艳丽,王家金. 2017

[14]云南晒青茶初加工品质提升初探. 罗琼仙,何青元,汪云刚,韩海华,赵甜甜,浦绍柳. 2011

[15]中药材白术初加工技术研究. 艾伦强,由金文. 2015

[16]我国核桃初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分析研究. 王冰,裴新民,李忠新,杨莉玲. 2010

[17]初加工及炮制方法对鹿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燕华,孙印石,宫瑞泽,霍晓慧,刘畅,张磊,庄宝策. 2018

[18]不同初加工方法对黄精品质的影响研究. 朱新焰,丛琨,石亚娜,包和超,张智慧,王家金,钱均祥,季鹏章. 2019

[19]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秦建军,汪翔,陆建珍,徐雪高. 2023

[20]鹿肉的营养价值及初加工概况. 张秀莲,常忠娟,李红,杨秀芬.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