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适宜"稻稻油"模式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菁菁
作者: 彭菁菁;潘俊峰;汪家凯;李妹娟;胡香玉;梁开明;傅友强;刘彦卓;胡锐;王昕钰;叶群欢;尹媛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熟制;“稻稻油”模式;水旱轮作;甘蓝型冬油菜;产量
期刊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1-411X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06 期
页码: 956-9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评价、筛选适宜广东“稻稻油”三熟制模式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解决目前生产上轮作茬口不衔接的突出问题,促进广东粮油产能提升。【方法】试验在双季稻冬闲田实施,以25个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评价材料,调查测定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试验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6~151 d,播种期至初花期、初花期至盛花期、盛花期至终花期、终花期至成熟期的持续时间均值分别为88.0、7.2、21.1和30.0 d,大于0℃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1 648.4、98.3、360.3和525.3℃;平均产量1 832.1 kg·hm-2(变幅1 279.0~2 288.1 kg·hm-2),平均日产量12.5 kg·hm-2 (变幅8.6~15.5 kg·hm-2);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含油量(w)平均44.5%(变幅40.4%~48.4%),蛋白质含量(w)平均22.4%(变幅19.2%~25.4%),油酸含量(w)平均58.5%(变幅19.6%~73.3%)。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播种期至初花期的平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量与播种期至初花期的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1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属于高产类型,日产量高以及每角粒数、一次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多是其主要特征。【结论】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广东的适应性差别大,日产量高以及每角粒数、一次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多的品种能够充分利用生育前期光温资源,有利于高产和高油性状形成,适宜在粤中与丘陵稻作区“稻稻油”模式中应用。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量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白建忠,陈泽,丁永锋,张珞,赵营. 2017
[2]水旱轮作对土壤和水稻的影响. 孙红,孙明明,吕世翔,李智媛,张元良. 2019
[3]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王允青,许征宇. 2012
[4]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赵营,王世荣,郭鑫年,梁锦秀,吴霞,周涛,任福聪. 2012
[5]前季施肥对玉-稻轮作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袁国印,何俊欧,陈文,王丹,葛均筑,李萍,展茗,赵明. 2018
[6]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赵营,郭鑫年,冀宏杰,张维理,周涛. 2015
[7]"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王旭辉,施通武,徐强强,虞鹏程,向镜. 2021
[8]黄绵土区甘蓝型冬油菜生产品质与土壤质量对不同配肥的响应. 张建学,王芙蓉,杨志奇,雷建明,俄胜哲,王亚宏. 2019
[9]冷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表达蛋白及BnGST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马骊,白静,赵玉红,孙柏林,侯献飞,方彦,王旺田,蒲媛媛,刘丽君,徐佳,陶肖蕾,孙万仓,武军艳. 2023
[10]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晋油10号的选育. 咸拴狮,杜春芳,范建春,咸丽霞. 2014
[11]甘蓝型双低冬油菜新品种晋油9号的选育. 咸拴狮,杜春芳,范建春,沈红星. 2012
[12]甘蓝型与白菜型冬油菜杂交F_1代植物学性状及自交亲和性分析. 赵艳宁,米超,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方彦,李学才,刘海卿,董云. 2016
[13]准两优608在江西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下高产栽培技术. 李亚贞,肖国滨,郑伟,肖小军,黄天宝,吴艳,吕伟生,刘小三,陈明,叶川. 2017
[14]江西省双季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周海波,付江凡,王长松. 2019
[15]南方三熟稻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 2000
[16]湘东三熟制油菜直播播种量的研究. 刘洋,范连益. 2010
[17]油稻稻三熟制稻区早稻育秧方式“旱育多两大”的示范研究. 徐叔云,黄志农,何英豪,张玉烛,刘朝友,肖丽荣,邵勇. 1998
[18]温州三熟制模式下大麦品种比较试验. 倪日群,蔡康锋,岳文浩,巫小建,汪军妹. 2022
[19]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 2001
[20]"油-稻-稻"三熟制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及鉴定指标筛选. 钱银飞,邱才飞,彭春瑞,邹小云,姚易根,裴润根,刘根如,杨文孙.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栽培技术与品种对华南籼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的影响
作者:黄南巡;张敏强;叶清生;张琮焜;李健雄;王昕钰;傅友强;梁开明
关键词:籼稻;碳足迹;生命周期法;碳减排;低碳高产栽培技术;华南
-
水稻关键生育期灌溉对干旱胁迫下稻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王俊江;尹媛红;陆楚盛;陆展华;蔡昊炀;叶群欢;廖嘉晖;卢钰升;梁开明;傅友强
关键词:水稻;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关键生育期;灌水;生理性状;产量
-
不同药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作者:李丽霞;王震;夏明聪;胡锐;牛亚斌;王秋云;邢彩云
关键词:阿维·噻唑膦;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
-
水稻叶片喷施阻镉剂对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
作者:廖嘉晖;潘宁;陆楚盛;赖怀;孟祥亮;蔡昊炀;王俊江;王昕钰;尹媛红;叶群欢;程雄;傅友强
关键词:水稻;叶面阻镉剂;光合作用;重金属;镉
-
不同灌溉用水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蔡昊炀;韩孟红;陈俊霖;陆楚盛;王俊江;廖嘉晖;陆展华;梁开明;尹媛红;叶群欢;傅友强;程雄
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产量;水分籽粒生产效率
-
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赖嘉俊;韩孟红;梁开明;徐强辉;林阿典;郑章荣;黄继川;傅友强
关键词:优质籼稻;钵体苗;机插秧;栽插密度;穴距;稻谷产量
-
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广东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荣彬;潘俊峰;何秀英;涂从勇;李健雄;刘婉卿
关键词:水稻;全产业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