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对茶叶害虫的控制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梅

作者: 刘梅;张昌容;班菲雪;刘少兰;冉乾军;尚小丽;曾广;曹宇;孙月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茶蚜;小贯小绿叶蝉;茶棍蓟马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936-9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faba作为载体植物及南方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茶叶害虫。为探究该载体系统是否可有效控制茶叶害虫,本研究事先在室内比较了该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Toxopteraaurnantii的防治效果;之后在田间调查中发现茶树上主要有茶蚜、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及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共3种害虫混合发生,且它们均可被南方小花蝽捕食,因此在田间试验中本研究同时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及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这3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相比,在前3次调查中茶蚜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且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其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的控制效果最高可达92.16%,而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的防治效果仅为72.25%,表明该载体植物系统有应用于田间防治茶叶害虫的潜力。在田间试验中,载体植物的布局(条状、块状及点状)对载体植物系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影响;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最高防效均在90%左右,但对茶蚜及茶棍蓟马则无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可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但在应用时需考虑到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阶段性组合猎物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效果评价. 张昌容,郅军锐. 2017

[2]“秕谷草-伪褐飞虱-中华淡翅盲蝽”载体植物系统的可行性. 郑许松,田俊策,钟列权,徐红星,吕仲贤. 2017

[3]蚕豆蚜饲养七星瓢虫的方法研究. 金剑雪,程英,李凤良,李忠英,陈祥盛. 2010

[4]蚕豆蚜数量动态预测研究. 周汇,李永平,施文武,刘刚. 1995

[5]一种南方小花蝽产卵基质的高效利用方法. 黄俊,钱诚,吕要斌. 2020

[6]吡虫啉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功能反应的影响. 李宜儒,李琼,胡昌雄,段盼,陈国华,张晓明. 2019

[7]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控制效果评价. 刘梅,张昌容,尚小丽,郭军,曾广,石乐娟. 2020

[8]低温驯化对南方小花蝽冷藏的影响. 曾广,郅军锐,张昌容,叶茂,张涛. 2019

[9]南方小花蝽和黄蓟马的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反应. 孙英,胡昌雄,吴道慧,陈国华,殷红慧,徐天养,陈婷,张晓明. 2021

[10]南方小花蝽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曾广,郅军锐,张昌容,杨洪. 2018

[11]七种杀虫剂对烟蚜和南方小花蝽的毒力测定. 曾广,郅军锐,张昌容,杨洪. 2018

[12]五种植物作为南方小花蝽储蓄植物的适合性评价. 张昌容,班菲雪,尚小丽,刘少兰,卯婷婷,章行远,刘梅,郭军,孙月华. 2021

[13]麦蛾卵对南方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张昌容,班菲雪,尚小丽,郭军,刘梅,刘少兰,卯婷婷,章行远,郅军锐. 2021

[14]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防治集成新技术. 姚雍静,周玉锋. 2014

[15]施肥技术对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田间发生量的影响. 姚雍静,牟小秋,赵志清,郭灿,陈娟,卢天国. 2011

[16]植物浸提液防治茶棍蓟马药效试验初报. 姚雍静,卢天国,郭灿,何莲,高秀兵. 2010

[17]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吕召云,郅军锐,周玉锋,孟泽洪,张骏,杨广明. 2015

[18]施肥技术对两种主要茶梢害虫发生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姚雍静,牟春林,赵志清,何莲,郭灿,卢天国. 2011

[19]贵州中部地区茶园茶棍蓟马的空间分布. 张莉,杨春,李帅,孟泽洪,赵兴丽,罗林丽,周玉锋. 2019

[20]茶园蓟马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农红艳,黎书辉,黎健龙,赵文霞,刘嘉裕.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