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份苎麻种质资源纤维产量性状综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白雪花

作者: 白雪花;王延周;魏忆萍;马永红;饶晶;高馨悦;扶雅芬;王满生;刘头明;朱四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苎麻;纤维产量性状;评价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06-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评价,可为实现苎麻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有效突破高纤维产量苎麻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298份不同来源的苎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三季大田试验调查,对苎麻纤维产量性状数据进行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数据展现出很好的正态分布,6个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6.33%~69.00%,呈现出很大的变异幅度,头麻(2020-06)干麻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00%,二麻(2020-08)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16.33%,干麻重、鲜皮重、皮厚、株高、鲜皮出麻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20%,表现出更好的变异性,表明298份苎麻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其他所有性状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皮厚与鲜皮重、干麻重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鲜皮重与干麻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干麻重与鲜皮出麻率也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株高和干麻重的改良,有利于鲜皮出麻率的增加;主成分分析将6种性状综合为2个主要成分,头麻(2019-06)、头麻(2020-06)、二麻(2020-08)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82.38%、71.01%、79.25%,均是干麻重和鲜皮重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鲜皮出麻率对第2主成分影响最大,表明可用干麻重和鲜皮重作为衡量苎麻种质资源纤维产量性状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每季聚类分析均得到3个类群,第Ⅰ类群6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4个优质品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7469、J0501-307、川苎10号、TG5、东安圆麻-294、信阳麻、广西红蔸麻,可以进一步筛选作为育种研究的亲本材料或后备核心种质。

分类号: S563.1

  • 相关文献

[1]氮钾施肥对苎麻光合速率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代小兵,汤涤洛,劳承英,邓纲,钟新月,彭定祥. 2013

[2]苎麻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刘峰,陈建荣,郭清泉. 2009

[3]苎麻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钟义军,武琳,黄欠如,廖绵清,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熊春贵. 2014

[4]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成艳红,黄欠如,钟义军,熊春贵,武琳,孙永明. 2014

[5]九个苎麻品种在渝西地区的适应性和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赵展展,吴佳海,李星,陈强,谢晓萍,李常燕,吕巧,刘美君,罗登,曾兵. 2018

[6]苎麻根系研究进展. 白玉超,杨瑞芳,李雪玲,刘楠楠,黄敏升,刘崇现,崔国贤. 2016

[7]苎麻间套作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楠楠,杨瑞芳,白玉超,李雪玲,黄敏升,崔国贤. 2016

[8]苎麻种质资源纤维理化性能鉴定评价. 冷鹃,揭雨成,代剑平. 2003

[9]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化感潜力评价. 刘楠楠,白玉超,李雪玲,杨瑞芳,郭婷,崔国贤. 2017

[10]影响苎麻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农艺因素分析. 冷鹃,肖爱平,揭雨成. 2004

[11]"中苎1号"苎麻不同茬次的营养价值分析及在山羊中的饲喂效果研究. 杜恩存,杨雪海,郭万正,赵娜,陈芳,魏金涛. 2019

[12]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李林林,黄敏升,崔国贤,白玉超,李雪玲,刘楠楠,崔丹丹,苏小惠,王继龙. 2019

[13]苎麻应用研究进展及贵州苎麻产业发展方向. 罗维,吴佳海,牟琼,裴成江,冉伟男. 2019

[14]秸秆的综合利用及麻类秸秆的发展前景探究. 潘江鹏,郭兵,孙士涛,刘淳劼. 2021

[15]苎麻作为畜禽饲料的研究进展. 陈炳钿,陈鑫珠,刘景,黄秀声. 2021

[16]基于专利视角的苎麻活性成分提取的技术态势分析. 杨晶,王延周,王满生. 2019

[17]苎麻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发育的比较观察. 熊少斌,杜威,龙波,梁雪妮,刘飞虎. 2011

[18]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下胚轴组织培养的器官形成. 黄记生,莫荣达. 1981

[19]苎麻根褐腐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陈奕坤,王吐虹,翟杨,程毅,高春生,余永廷. 2020

[20]“中苎1号”苎麻不同茬次的营养价值分析及在山羊中的饲喂效果研究. 杜恩存,杨雪海,郭万正,赵娜,陈芳,魏金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