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mel-26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波

作者: 高波;马娟;李秀花;李焦生;王容燕;陈书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甘薯茎线虫病;Dd-mel-26基因;MATH-BTB基因家族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107-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更深入地了解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并寻找具有RNAi应用价值的靶标基因资源,本研究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库中选取了一个潜在致死基因底物特异性适配体基因Dd-mel-26。利用RACE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dsRNA体外浸泡诱导线虫靶基因沉默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显示,Dd-mel-26基因的cDNA全长为1 594 bp,包含一个1 158 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一个含38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3.52 kD,等电点为5.4。基因组结构中包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序列。Dd-MEL-26蛋白属于MATH-BTB蛋白家族,不具有信号肽,预测其在细胞核中与相关的蛋白互作从而行使其功能。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d-MEL-26蛋白与植物寄生线虫聚为一组,且与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dsRNA体外浸泡法将该基因沉默后显著地增加了线虫的繁殖量和垂直迁移力。因此,Dd-mel-26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正调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繁殖和垂直移动,但将该基因做为RNAi靶标从而实现对该线虫的防治可能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分类号: S432.45

  • 相关文献

[1]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漆永红,杜蕙,曹素芳,杨发荣,李敏权,陈书龙. 2011

[2]不同杀线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王容燕,高波,马娟,李秀花,陈书龙. 2018

[3]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谢逸萍,马代夫,李秀英,李洪民,李强,王欣,唐忠厚. 2008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朱建祥,滕中侠,王林坤,蔡庆葆,张光玲,倪春根. 2002

[5]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 王容燕,陈书龙,李秀花,马娟. 2012

[6]甘薯茎线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朱秀珍,田希武,王随保,谢咸升,陈永杰,鲁晋秀,孔俭红. 2004

[7]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遗传特性分析与QTL定位. 闫会,张成玲,张允刚,马居奎,马猛,孙厚俊,李强. 2023

[8]甘薯茎线虫病防治. 杨崇良. 2001

[9]木醋液与噻唑膦联合应用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 马娟,王容燕,高波,李秀花,陈书龙. 2022

[10]冬前处理及冬后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的化学防治效果评价. 张金良,张桂娟,张超,龙海波,王高峰,王琼,彭德良. 2009

[11]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马娟,王容燕,李秀花,高波,问海月,陈书龙. 2018

[12]噻唑膦与氨基寡糖素联合应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马娟,李秀花,高波,王容燕,陈书龙. 2022

[13]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植株内的种群动态. 漆永红,李秀花,马娟,李敏权,陈书龙. 2008

[14]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毒力及对其运动和摄食的影响. 丁中,刘建喜,袁涛,彭德良,黄文坤. 2016

[15]甘薯茎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Dd-eng-1b)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彭德良,黄文坤. 2009

[16]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彭德良,杨玉文,何月秋. 2008

[17]低剂量杀线虫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三个热激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 何旭峰,彭德良,黄文坤,刘建喜,丁中. 2015

[18]马铃薯腐烂茎线虫CRT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彭德良,黄文坤,彭焕,龙海波. 2012

[19]马铃薯腐烂茎线虫L型半胱氨酸蛋白酶新基因(Dd-cpl-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彭德良,孙建华,黄文坤,彭焕,龙海波. 2011

[20]生态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遗传变异的影响. 何旭峰,丁中,彭德良.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