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文娟

作者: 王建;钟雪莲;李红松;姬红丽;周雪平;彭云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杀虫剂;防虫网覆盖;带药移栽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2705-27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本文研究了杂交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广西兴安县病圃,调查了25%吡虫啉拌种、播种后40目防虫网覆盖、出苗后15 d 25%噻嗪酮喷雾以及移栽前2 d 25%吡蚜酮喷雾带药移栽等单项措施及其各措施不同组合,对中浙优8号、H两优991和Taichung Native(TN1)等3个水稻品种乳熟后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株率的影响,以出现高位不育分蘖及明显矮化症状为病株标准。【结果】不同品种各处理中发病株率数据表明,中浙优8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抗性,而H两优991和TN1均为感病品种。在不同防治措施组合中,中浙优8号的平均发病株率为6.97%,各防治措施及其组合的相对防效在26.08%~75.38%,其中以防虫网覆盖+25%吡蚜酮带药移栽的防治效果最高;不同处理间H两优991的发病株率在9.63%~22.05%,在不同防治措施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本品种的空白对照,其中7个防治处理的平均病株率与中浙优8号空白对照相当(P>0.05);不同处理下的TN1发病株率均为100%。【结论】药剂拌种、防虫网覆盖结合带药移栽可以保护抗、感品种免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侵袭;抗病品种与苗期全程保护技术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分类号: S435.111.4

  • 相关文献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苗期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农保选,秦碧霞,夏秀忠,杨行海,张宗琼,曾宇,刘驰,蔡健和,谢慧婷,崔丽贤,罗群昌,邓国富,刘丕庆,李丹婷. 2019

[2]普通野生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机制分析及主效QTL定位. 农保选,郭辉,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曾宇,崔丽贤,梁云涛,秦碧霞,李丹婷. 2024

[3]籼稻泸恢317对二(三)化螟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抗性的初步观察. 谢戎,李永洪,黄芝栋. 2020

[4]不同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 钟雪莲,李红松,陈永翠,姬红丽,周雪平,彭云良. 2018

[5]桂林市水稻主栽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评价. 范大泳,王鹏,杨行海,赵荣德. 2014

[6]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筛选和鉴定. 余守武,范天云,杜龙岗,黄益峰,陈珊宇,葛帅,麻人方,洪晓富,阮关海. 2015

[7]湖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刘友梅,张舒,吕亮,袁斌. 2016

[8]2009年造成湖南省水稻大面积矮缩的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张德咏,刘勇,罗香文,成飞雪,彭兆普,马明勇. 2010

[9]不同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 钟雪莲,李红松,陈永翠,姬红丽,周雪平,彭云良. 2018

[10]济南地区棉蚜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比较. 宋化稳,陈泽龙,庄占兴,田小卫. 2002

[11]小菜蛾对菊酯类农药抗性水平及高效农药应用研究. 许小龙,顾中言,韩丽娟,苏建坤,刘琴,张红梅. 2001

[12]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 邱良妙,林仁魁,吴玮,占志雄. 2011

[13]甘蔗绵蚜不同地理种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多样性. 卢芙萍,赵冬香,王爱萍. 2008

[14]抗联苯菊酯枸杞蚜虫羧酸酯酶活性及4种常用杀虫剂对酶的抑制作用. 牛婧玮,张丛,常静,李海平,刁青云. 2017

[15]氯虫苯甲酰胺防控水稻二化螟的应用效果评价. 伏荣桃,王剑,陈诚,陈雪娟,赵黎宇,卢代华. 2020

[16]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试验. 冯学杰,吴月燕,邓长智,李雪峤. 2014

[17]防虫网覆盖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杨国英,周炜,郭智,张岳芳,陈留根. 2012

[18]水稻带药移栽对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廖永林,李燕芳,刘明津,肖汉祥,张振飞,张扬,朱均权. 2013

[19]带药移栽对水稻害虫防控的减药增效作用分析. 魏琪,张明,朱旭晖,何佳春,刘连盟,赖凤香,王渭霞,万品俊,刘龙生,傅强. 2024

[20]种植抗虫品种和减量使用杀虫剂的白背飞虱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田间试验. 刘光杰,寒川一成,石敦贵,陈仕高,沈君辉,谢雪梅,谯青春,蒲正国,刘祥贵,杨英松,王敬宇,刘春,万蓉.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