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测大豆籽粒中十二种异黄酮组分的HPLC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君明

作者: 孙君明;孙宝利;韩粉霞;闫淑荣;杨华;菊池彰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 L.Merri);异黄酮;HPLC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9 年 42 卷 07 期

页码: 2491-24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快速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为大豆的异黄酮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大豆异黄酮12种组分为标准样品,利用HPLC技术结合吸收波峰鉴定的方法进行异黄酮组分的分析。【结果】不同异黄酮苷元组分黄豆苷元(daidzein)、大豆黄素(glycit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分别具有不同的最大紫外光谱吸收波长,分别位于250、257和260nm左右。采用YMC-C18反相色谱柱,以含0.1%(v/v)乙酸13%~30%(v/v)的乙腈为流动相,在35℃柱温条件下,经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吸收检测,可以准确地定性和定量鉴定出12种不同异黄酮组分。【结论】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检测异黄酮含量准确、快速,适合大量样本分析。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宋志峰,王丽,孟凡钢,王新风,黄璜,马巍,富健. 2009

[2]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饲料中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分含量. 张晶莹,孙君明,李斌,韩粉霞,闫淑荣,田玲,陈明阳,邹筱,范胜栩,杨华. 2013

[3]红三叶草提取物中四种异黄酮的HPLC检测方法. 李彦军,郑楠,王加启,赵圣国. 2022

[4]代表性大豆种质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鉴定. 葛一楠,孙君明,韩粉霞,于福宽,张晶莹,马磊,张金巍,闫淑荣,杨华,刘章雄,邱丽娟. 2011

[5]HPLC法同时测定安徽产野葛、粉葛中6种异黄酮成分. 程江华,张继刚,王灼琛,谢宁宁,黄晶晶,丁之恩. 2017

[6]野葛离体培养进展及潜在应用价值. 丁自立,吴金平,焦春海. 2011

[7]酱油渣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饲料化发展前景. 马良,王昌禄,范寰,王文杰. 2010

[8]大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孙明明,王萍,李智媛,吕世翔,王冠,韩英鹏,李文滨. 2018

[9]野生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雪峰,李文滨,齐宁,林红,刘广阳,王晓楠. 2011

[10]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研究. 胡润芳,张玉梅,陈宇华,林国强. 2017

[11]利用紫花苜蓿生产保健滋补酒的研制. 杨华明,徐安凯,王志锋,马训骏,安辉,李林. 2008

[12]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GmCHS基因表达及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王爽,张顺斌,王旭东,于佰双,陈井生,王惠,段玉玺. 2021

[13]不同种皮颜色小豆及其芽苗菜功能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分析. 张晓燕,薛晨晨,黄璐,袁星星,陈新. 2021

[14]不同波长和标准品对红三叶异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李勇胜,蔺永和,杨琴,刘权. 2019

[15]3种不同纳豆主要活性成分货架期内变化. 苗欣宇,李达,郑丽,迟燕平,王景会,牛红红. 2020

[16]大豆发芽过程中异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李振艳,张永忠,任红波. 2009

[17]合成大豆异黄酮的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刘蓉蓉,胡鸢雷,林忠平. 2007

[18]红三叶草异黄酮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瘤胃中代谢的研究进展. 卜莹,郑楠,王加启,赵圣国. 2023

[19]功能性葛根淀粉制备技术研究. 唐汉军,梁洁,陶湘林,庞敏,魏颖娟. 2018

[20]大豆加工品质的资源筛选和遗传改良的研究 Ⅰ.大豆加工品质材料的筛选. 刘丽君,高明杰,吴俊江,杨玉芳,李玉征,梁孝莉,蒲国锋.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