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裘敏

作者: 裘敏;魏亦勤;刘旺清;李红霞;张双喜;樊明;党根友;白海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轮回选择;矮败小麦;生理;产量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3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68-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杂交父本或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叶面积系数的测定,抗病性、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高于回交或杂交亲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2代与新品系杂交后代可育株叶面积系数高于父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白粉病、锈病抗性高于回交亲本;部分矮败材料回交、杂交后代穗部产量性状有超亲优势。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2018

[2]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3]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中伟,樊继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张广旭,陈凤. 2018

[4]连云港地区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李强,王龙,浦汉春,任立凯,孙中伟,李筠. 2012

[5]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6]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 杨丽. 2005

[7]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8]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3

[9]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张新忠,黄天荣,吴新元,高永红,李冬,曹俊梅,周安定. 2007

[10]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2004

[11]耗散结构理论与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张保明,刘秉华. 2006

[12]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翟虎渠,刘秉华. 2009

[13]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安徽的应用. 黄晓荣,甘斌杰,夏孝群. 2012

[14]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2

[15]黑龙江省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赵海滨,肖志敏,辛文利,张春利,宋庆杰,张延滨,于海洋. 2008

[16]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 2014

[17]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车京玉,时家宁,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 2008

[18]内蒙古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王小兵,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 2011

[19]矮败小麦在新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中的应用进展. 赵丽娟,宋维富,杨雪峰,刘东军,仇林,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 2025

[20]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对大豆植株生产发育的影响. 胡海波,李峰,丁素荣,刘迎春,魏云山,李文,周学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