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炸荚性高效评价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金生

作者: 王金生;蒲国锋;马力;何雯瑾;吴俊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抗炸荚性;抗炸荚指数;高效评价方法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5 期

页码: 564-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创新高效的大豆抗炸荚鉴定方法,适应大豆机械化生产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为材料,以大豆结荚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大豆豆荚直线长、豆荚曲线长、荚宽、豆荚厚度、荚皮厚度、豆荚鲜重、豆荚干重为指标,建立6种类型抗炸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大豆抗炸荚最佳鉴定时期及鉴定模型,并利用通径系数分析各指标对鉴定模型的贡献大小,比较得出最高效的大豆抗炸荚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鼓粒中期的多因子抗炸荚指数D[豆荚含水量×(豆荚直线长/豆荚曲线长)]与田间实际炸荚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911 * *),炸荚指数为0.822,以上材料均表现出很强的抗炸荚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大豆抗炸荚性贡献最大的因子为豆荚含水量(r=0.978**),其次为豆荚直线长(r=0.878*),而对大豆易炸荚贡献最大因子为豆荚曲线长(r=-0.676* *).综合来看,含水量对抗炸荚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正向直接效应最大(X1→y=0.470).鼓粒中期的多因子抗炸荚指数D为高效抗炸荚大豆种质鉴定的最佳技术模型.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氮和钾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李洪喜,焦占力,王忠. 2008

[2]赤豆三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魏云山,王会才,张洪涛. 2012

[3]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QTL分析. 印志同,宋海娜,孟凡凡,许晓明,喻德跃. 2010

[4]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情况的研究. 闵庚梅. 2012

[5]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2014

[6]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再报. 苏黎,董钻,宋书宏. 2004

[7]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8]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张晓荣,周学超,孙德新,廉宇,刘迎春,张洪涛. 2016

[9]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张进成,杜小凤,钱新民,徐建明,王伟中. 1999

[10]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李桂莲. 2007

[11]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与发展问题. 矫江,谢学军. 2009

[12]赤峰地区大豆生产情况概述. 张晓荣,丁素荣,魏云山,乌朝鲁门,王会才. 2012

[13]高产量 高脂肪 高蛋白 三高大豆辽豆22号. 王德生. 2009

[14]花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刘晓晨,关晓雪,宋书宏,董丽杰. 2009

[15]一株大豆内生拮抗细菌XZ-2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王幸,丁震乾,常勇,周兴根. 2016

[16]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吴冬婷,张晓雪,龚振平,马春梅,张磊. 2012

[17]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 魏云山,王会才,丁素荣,张晓荣,刘迎春. 2010

[18]基因型和激素浓度对大豆植株再生的影响. 程林梅,孙毅,刘少翔. 2001

[19]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源库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宫香伟,孙福东,石英,崔洪秋,张盼盼,赵晶晶. 2016

[20]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和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王晓娟,杜太生,纪莎莎,陆红娜,吴迪.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