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耐迟播油菜新品种赣油105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小云

作者: 邹小云;熊信果;黄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育种;赣油105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21 年 35 卷 001 期

页码: 84-87

摘要: 为培育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生产的早熟油菜品种,选用Altex为母本,川油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培育出早熟、稳产、优质、成熟期熟相好、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赣油105,于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5—2016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表明,赣油105两年平均产量为1719.8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1%,两年平均产油量为715.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0%.该品种全生育期183.2 d,株高145.8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34.6,每角果粒数21.9,千粒质量3.8 g,芥酸含量0.1%,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2μmol/g,含油量42.5%.赣油105适宜在江西和湖南省南部等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区种植.

分类号: S565.403

  • 相关文献

[1]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方法及其遗传学基础. 陈芝能,曾庆鸿,张瑞茂,陈大伦. 2004

[2]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3]无花瓣油菜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张瑞茂. 2010

[4]镇油3号育种策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岳绪国,顾炳朝,郭圣业. 2006

[5]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5号的选育. 刘葛山,蒋守华. 2008

[6]中国冬油菜育成品种产量和主要性状变化趋势.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周熙荣. 2020

[7]中国抗除草剂油菜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蒋美艳,朱吉风,周熙荣,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 2021

[8]中国油菜品质育种进展. 傅寿仲. 1999

[9]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油菜育种材料创新上的应用研究 Ⅱ.胚状体培育及试管苗越夏. 李超,饶勇,陈静,肖华贵,毛堂芬,徐涵. 2004

[10]贵州省油菜育成品种系谱分析. 向阳,赵继献,梁龙兵,侯燕,张瑞茂,陈大伦,秦信蓉,杜才富. 2022

[11]早熟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张尧锋,余华胜,曾孝元,林宝刚,华水金,张冬青,傅鹰. 2019

[12]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陈莹. 1995

[13]无花瓣油菜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张洁夫,傅寿仲. 2002

[14]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小云,宋来强,邹晓芬,张建模,潘皓. 2007

[15]工业用高芥酸油菜育种与应用. 吴关庭,郎春秀,陈锦清. 2007

[16]油菜无花瓣育种的研究进展. 傅寿仲,吕忠进. 1992

[17]油菜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蒋美艳,王伟荣,周熙荣,杨立勇,孙超才. 2019

[18]油菜花色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前景. 黄华磊,李文博,李艳花,周燕,石有明,肖长明,刘涛,张晓春. 2017

[19]不同施肥技术对油菜苗期发棵的影响. 侯剑. 2000

[20]施用PL-2对油菜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刘葛山,赵祥祥.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