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高产群体发育指标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和平
作者: 吕和平;陈周前;袁明中;范友胜;宛晓萍;孙茂虎;尹玲;李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群体发育指标;调控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9 期
页码: 134-140
摘要: 试验以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密度、施N量、N素花粒肥比重等3个栽培因子优化设计的15种处理水平组合方案的实施,建立了15种产量差异显著的20套田间小区群体。通过对各小区群体的产量及与产量显著相关的29个群、个体性状(发育指标)统计分析研究,证明了早籼稻盘育抛栽高产群体的发育类型具有多样性,建立了试验因子与产量和29个群、个体性状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3个产量水平段(<7500、7500 ̄9000和>9000kg/hm2)的群、个体性状发育指标值和两种产量水平(7500 ̄9000和>9000kg/hm2)的栽培因子适宜取值范围;初步提出了早籼稻盘育抛栽高产群体发育指标及其建立与调控技术方案。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早籼新品种浙101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俞法明,严文潮,金庆生,刘庆龙. 2006
[2]水稻品种改良技术讲座(9) 耐逆境育种. 汤圣祥,闵绍楷. 1998
[3]实施三大战略 积极推进湖南水稻结构调整. . 2000
[4]早籼稻浙鉴21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金庆生,严文潮,吴伟,俞法明,王建中,楼再鸣. 2005
[5]早籼稻浙101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俞法明,严文潮,吴伟,刘鑫,刘庆龙,金庆生. 2006
[6]江西省水稻推广品种米质现状评价及其改良策略. 谷德平,王任初,李源祥,华育坚,万桂华. 2003
[7]两系杂交早灿作再生稻栽培试验初报. 蔡立湘. 2002
[8]浙江省早籼稻蒸煮品质的品种、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研究. 郭银燕,胡秉民,张云康,胡明训,陈昆荣. 1999
[9]浙江省早籼稻近期区试品种(系)蒸煮品质研究. 郭银燕,胡秉民,张云康,王忠明,陈昆荣. 1997
[10]早籼垩白米形成的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姜维梅,周敏,李太贵. 2002
[11]早籼新品种浙2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严文潮,吴其褒,王伟成,俞法明,金庆生. 2009
[12]高产优质早籼浙103的选育与应用. 俞法明,吴伟,金庆生,王玉祥,程渭树,严文潮. 2005
[13]高产早籼新品种浙106的选育与应用. 严文潮,王伟成,林金桥,俞法明,金庆生. 2007
[14]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品种(系)碾磨品质研究. 郭银燕,张云康,蒋美明,胡秉民,陈昆荣. 1996
[15]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09的选育与应用. 刘庆龙,杨远柱,金庆生,凌文彬,祁永斌. 2019
[16]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及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 胡继杰,房玉伟,叶靖,陈孝赏,刘守坎. 2020
[17]早籼稻浙408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严文潮,丰作成,俞法明,王蓉,金庆生. 2008
[18]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品种(系)白叶枯病抗性稳定性研究. 郭银燕,胡秉民,郭红明,陶荣祥,王汉荣,陈昆荣. 1996
[19]早籼稻新品种浙1702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俞法明,陶才生,朱国富,翟荣荣,陆艳婷. 2020
[20]强氯精高效处理早籼稻种子快速去休眠的方法研究. 徐伟东,李冠,陆强,黎菊,蔡金洋.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青贮饲料制备技术与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柴艳;柯梅;侯钰荣;李强
关键词:青贮饲料;制备技术;发酵品质;饲料原料
-
葡萄霜霉菌效应因子PvCRN91功能分析
作者:孙大运;刘露露;郭泽西;韦淑梅;潘凤英;曲俊杰;尹玲
关键词:葡萄霜霉菌;PvCRN91基因;效应因子;Crinkler结构域;防卫反应
-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蒙科豆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赵晓宇;王雪娇;苏二虎;刘坤雨;高圆丽;王妍蓉;王新华;吴娟;董宇恒;李强
关键词:大豆;蒙科豆6号;选育;栽培技术
-
圆叶葡萄Warden果皮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作者:孙大运;尹玲;郭泽西;黄羽;曲俊杰
关键词:圆叶葡萄;果皮微生物;16S;ITS
-
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作者:闫会;马居奎;李臣;马猛;张艾岑;张成玲;张允刚;李强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病;复合抗性;QTL定位
-
阴山北麓人工混播草地草种组合筛选
作者:许嘉逸;李强;温超;单玉梅;刘思博;晔薷罕;张丽华;殷国梅
关键词:豆禾混播;群落特征;营养品质;种间竞争;组合筛选
-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纪超;李强;朱平;彭畅;张秀芝;高洪军;焦云飞;张宇航;武俊男;徐灵颍
关键词:黑土;化肥;有机肥;长期定位;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