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Minirhizotrons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根系的生长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新强

作者: 邱新强;高阳;段爱旺;黄玲;李迎;孙景生;王景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根管;品种;冬小麦;根系;形态指标

期刊名称:

ISSN:

年卷期: 2011 年

页码: 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黄淮平原不同年代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微根管技术对冬小麦根系的活根长(RL)、根直径(RD)、活根尖数(ANT)等形态指标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RL、ANT的径级(diameterclasses)分布动态及以RL为基础的净生长速率(RLDNG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阿勃"和"丰产3号"的RL和ANT持续增加,至观测期末达到最大值;而"郑麦9023"的RL和ANT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三个冬小麦品种的RD不存在种间差异,在观测期内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变化范围为0.15mm≤RD≤0.22mm。RL在0.05mm与0.25mm之间的细根是冬小麦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R...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动态及产量对不同氮源配施的响应. 熊淑萍,王小纯,李春明,马新明,杜少勇,张营武,蔺世召. 2011

[2]黄淮平原冬小麦不同品种根系生长差异. 邱新强,高阳,李新强,黄玲,段爱旺. 2012

[3]运用微根管技术研究草地植物细根的进展. 牛学礼,南志标. 2017

[4]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 邱新强,高阳,黄玲,李新强,孙景生,段爱旺. 2013

[5]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2013

[6]10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研究. 陈积山,李锦华,常根柱,朱瑞芬. 2009

[7]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在生长关键时期根系形态变化的研究. 吴俊江,马凤鸣,林浩,刘丽君,钟鹏,林蔚刚,董德建,程莉莉,魏崃,刘德生. 2009

[8]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抗旱指标分析. 曹俊梅,周安定,吴新元,张新忠,芦静,黄天荣,高永红. 2011

[9]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10]四个高山杜鹃品种对碱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碱性评价. 彭绿春,葛保志,李雪娇,宋杰,张露,李世峰. 2023

[11]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2013

[12]不同滴水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耗水特征的影响. 薛丽华,陈兴武,胡锐,谢小清,段丽娜. 2014

[13]氮对亏缺灌溉冬小麦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机制. 秦文利. 2018

[14]间作冬小麦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赵秉强,张福锁,李增嘉,李凤超,史春余,张骏,张新春,申加祥,潘海军,赵甲美,尹玉波,武传杰. 2003

[15]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董志强,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16]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赵西宁,管秀娟,何方. 2011

[17]前期控水条件下冬小麦和根系和群体光合作用特点. 马瑞昆,王学臣. 2001

[18]冬小麦根系生态和农艺学特性研究进展. 王志芬,张福锁,孙永堂. 2002

[19]供水深度与冬小麦根系发育的关系. 马瑞昆,蹇家利,贾秀领,刘淑贞. 1991

[20]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永芳,关军锋,及华,孙玉龙,李广敏.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