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再生高粱/辣椒/马铃薯空间适配关系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天朋

作者: 赵甘霖;汪小楷;倪先林;胡炯凌;龙文靖;李元;丁国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再生高粱;辣椒;马铃薯;空间;适配关系

期刊名称: 园艺与种苗

ISSN: 2095-0896

年卷期: 2016 年 005 期

页码: 45-48

摘要: [目的]探明“高粱——再生高粱/辣椒/马铃薯”套作群体的适宜空间适配关系.[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高粱品种为主区A,设2个处理.种植模式为副区B,设3个处理.[结果]在几种配置模式中,芋/粱/椒套作群体在B2处理即高粱品种“带距166.5cm,高粱幅宽76.59cm,辣椒幅宽89.91cm,2行高粱,2行辣椒,3行马铃薯”时周年经济产量、辣椒的鲜重、马铃薯鲜重均达最高.以B3处理即(139.86cm开厢,2行高粱,1行辣椒,2行马铃薯)的高粱产量最高.A2处理的双季高粱产量、辣椒鲜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带距呈显著负相关,茎粗与带距呈正相关.辣椒的单果鲜重在几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行比与窝距一定时,辣椒的单穴一次和二次分枝数与带距呈正相关.[结论]A2B2模式即高粱品种川糯粱1号,“带距166.5cm,2行高粱,2行辣椒,3行马铃薯”是芋/粱/椒套作群体较理想的模式.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高梁—再生高粱/辣椒/马铃薯空间适配关系的比较研究. 赵甘霖,汪小楷,倪先林,胡炯凌. 2016

[2]“高粱—再生高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李清虎,王秋月,魏灵,尹学伟,鲁远源. 2017

[3]浅谈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谭代容,璩树玉,张生. 2009

[4]晋南麦区麦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时空生态位研究. 范绍强,武银玉,连晋,王全亮,贾明光,李争艳,曹亚萍. 2019

[5]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朱大威,朱方林. 2019

[6]苏北平原地区新农村建筑与庭院景观设计研究(英文). 仝晓晓,熊兴耀. 2014

[7]秋季额木尔河江鳕的摄食生态. 邵慧丽,张泽鹏,金洪宇,迟淼,邢悦,李慎辉,李雷. 2023

[8]蔬菜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桂花,张衍荣,曹健,陈汉才. 2006

[9]基于非正常接触的磨削热缺陷分析. 杨俊生,叶健熠,孙艳平,魏闯,王淑梅. 2020

[10]葡萄营养枝和延长蔓的摘心. . 2007

[11]黑龙江黑斑狗鱼的食性及其随体长和空间的变化. 迟淼,张泽鹏,金洪宇,邵慧丽,许文燕,李慎辉,李雷. 2023

[12]新农村庭院式建筑景观设计发展研究——以苏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 仝晓晓,熊兴耀. 2015

[13]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李桂花,张衍荣,曹健. 2003

[14]芒果炭疽病生态位研究. 肖厚贞,方佳,王绥通,刘志威,林运萍. 2009

[15]肥料二次加工新技术拓展化肥工业新空间. 邵建华. 2011

[16]基于生态安全角度的城镇村建设用地空间预警——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 谭敏,孔祥斌,段建南,范文洋,余强毅,张青璞. 2010

[17]果园植被对芒果炭疽病生态位的影响. 肖厚贞,方佳,王绥通,辛吉武. 2009

[18]干制辣椒新品种黔辣7号的选育. 杨红,姜虹,涂祥敏,詹永发,刘崇政,余文中,赖卫. 2011

[19]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陈卫国,刘克禄,田斌,王佐伟. 2015

[20]贵州辣椒常见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涂祥敏,刘崇政,赖卫,杨红,詹永发,余文中.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