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石
作者: 张石;靳晓燕;孙士明;刁云霄;吴京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模式;措施;试验示范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与装备
ISSN: 1674-1161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51-52
摘要: 在肇州县实施以秸秆还田覆盖地表、免耕播种、药剂灭草、中耕深松等技术为核心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证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从源头上杜绝玉米秸秆焚烧,在肇州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分类号: S345`S513
- 相关文献
[1]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冯艳春. 2007
[2]半干旱区玉米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 任军,刘慧涛,高玉山. 2007
[3]水稻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模式及措施. 翁国华,何花榕,黄庭旭,张丹,郭灵灵,郑家团,杨惠杰. 2013
[4]关于湖南驻村帮扶工作的思考——以洪江市青松村为例. 刘贝,刘小燕. 2015
[5]冀东滨海稻区稻改旱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王文成,郭艳超,刘海涛,王盛. 2011
[6]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湘玉12号的选育. 陈志辉,李宏志,龚道富,杨红权. 2001
[7]玉米机械化密植增产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张旭. 2012
[8]旱塬地玉米氮、磷配合旋肥模式化研究. 张宝林. 1993
[9]玉米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周腰华,潘荣光,赵海岩,葛立群. 2017
[10]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物理特性的研究. 葛选良,钱春荣,张锋,李梁,姜宇博,于洋,宫秀杰,郝玉波. 2022
[11]甜糯玉米与甘薯套作模式研究. 吴翠荣,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李慧峰,滑金锋. 2014
[12]北部高纬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 吕晓丽. 2007
[13]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王晓明,刘建华,方志伟,李余良. 1998
[14]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 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侯鹏,明博,杨小霞,韩冬生,王玉华. 2016
[15]突破传统研究模式实现高效农业研究新途径——玉米喜肥程度分级与按级定量施肥. 吴巍,王秀芳,张宽. 2001
[16]玉米种植服务模式实践初报. 孔德崴. 2016
[17]小麦-西瓜-玉米高效种植模式的优势分析及优化建议. 李宝深,黄成东,刘全清. 2010
[18]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 刘忠宽,曹卫东,秦文利,智健飞,刘振宇. 2009
[19]玉米大垄双行松卡轮耕高产技术模式. 李占军,付志杰,门龙楠. 2015
[20]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 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侯鹏,明博,杨小霞,韩冬生,王玉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驾驶员熟练程度判定对鲜食玉米联合收获作业影响试验研究
作者:邢璐露;叶彤;聂美玲;李志博;刘兴博;兰海涛;孙士明;常建国;林君堂;杨金砖;赵伟;张鑫;靳晓燕
关键词:鲜食玉米;驾驶员;熟练程度;评价指标;减损
-
基于PDCA的某玉米联合收获机支架断裂失效分析
作者:聂美玲;常建国;叶彤;孙士明;王海洋;王健富;刘兴博;杨金砖;兰海涛;邢璐露
关键词:玉米联合收获机;支架;断裂;失效分析;“PDCA”循环
-
辽宁省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
作者:靳晓燕;赵海岩;张庆柱;庞爱国;王盛春;孙百惠;孙士明
关键词: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耕作机械化;模式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作者:靳晓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建议
-
与水稻插秧同步的螺旋推运式侧向深施肥装置的设计
作者:陈长海;毕春辉;靳晓燕;杨沫;董晓威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螺旋推运;侧向深施肥装置
-
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作者:徐莹莹;靳晓燕;庞爱国;于晓波;孙士明;王俊河;赵秀梅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性状;玉米生长;产量;机械作业
-
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机制
作者:宋秀丽;盘雨薇;孙士明;王俊河;靳晓燕;庞爱国;于晓波;金新月;郝天乐;宋翔雨;杨德光
关键词:玉米;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