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哲

作者: 陈哲;韩瑞芸;杨世琦;张爱平;张晴雯;米兆荣;王永生;杨正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土;非生长季;温室气体;冻融交替;雪被;源汇;净温室效应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6 年 02 期

页码: 387-3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评估季节性冻融交替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东北松嫩平原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稻田和玉米田)非生长季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变化。研究表明: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在土壤冻结期、覆雪期、融雪期和解冻期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特征。冻结期和融雪期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这两个时期内稻田和玉米田CO_2排放量分别占非生长季总累积排放量的74.9%和68.6%,稻田CH_4排放占非生长季总排放的95.7%,尽管玉米田土壤CH_4以吸收为主,但在融雪过程中存在明显释放峰,短暂的融雪期内N_2O呈集中爆发性释放,稻田和玉米田N_2O通量峰值分别是冻结前的40倍和99倍,排放量占到总累积排放量的73.9%和80.7%,覆雪期土壤CH_4和N_2O存在弱的吸收。另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在稻田土壤比玉米田(非生长季)具有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稻田土壤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均高于玉米田,表现为净排放(源),而玉米田土壤CH_4通量表现为净吸收(汇);稻田土壤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玉米田;除覆雪期外,其他时期内三种温室气体平均通量在两类农田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总之,在评价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重视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

分类号: S154.1

  • 相关文献

[1]碳源汇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英文). 周胜杰,贾婷婷,李连星,张扬,刘兴,陈成勋,王庆奎,孙学亮. 2015

[2]有机肥和秸秆炭分别替代部分尿素和秸秆降低黑土温室效应的效果. 李桂花,郭俊娒,姜慧敏,张建峰. 2018

[3]有机肥和缓控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双季稻田综合净温室效应. 李桂花,周吉祥,张建峰,杨俊诚. 2020

[4]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5]长期施肥下黑土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高洪军,张卫建,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 2017

[6]黑土区大豆植株长势和农田温室气体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 郭文义,魏丹,金梁,李玉梅,王伟,徐猛,张磊,常本超. 2017

[7]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吕艳杰,于海燕,姚凡云,曹玉军,魏雯雯,王立春,王永军. 2016

[8]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 2007

[9]苜蓿草田地下滴灌适宜冬灌量. 杜建民,王占军,俞鸿千,季波. 2020

[10]青海南部高寒草地土壤冻融交替期水热特征分析. 韩炳宏,周秉荣,吴让,颜玉倩,牛得草,傅华. 2018

[11]施肥处理对春季冻融期灰漠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吕金岭,刘骅,王西和,李太魁,寇长林,刘学军. 2018

[12]冻融对土壤氮素损失及有效性的影响. 陈哲,杨世琦,张晴雯,周华坤,井新,张爱平,韩瑞芸,杨正礼. 2016

[13]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及净温室效应的影响. 翟振,王立刚,李虎,邱建军,杨军,董小雨. 2013

[14]冻融交替对农田棕壤氮素转化过程的调控效应. 隽英华,刘艳,田路路,孙文涛. 2015

[15]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高星爱,张余莽,赵兰坡. 2009

[16]哈尔滨市黑土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方正县德善村为例. 张久明,迟凤琴,杨思平,宿庆瑞. 2009

[17]钾肥对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曾玲玲,张兴梅,朱洪德,刘德福,何淑平,王伟利. 2009

[18]长期施肥对黑土、棕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马星竹,武志杰,陈利军,张玉兰,张丽莉. 2011

[19]黑龙江省耕地黑土酸化的治理措施研究. 张喜林,周宝库,孙磊,高中超,袁恒翼. 2008

[20]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胡敏酸荧光性质的影响. 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魏丹,蔡姗姗,韩锦泽.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