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长缓坡地形与横垄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雪亮
作者: 李雪亮;张晴雯;李孟妮;石玉龙;于博威;荆雪锴;蒋嫄可;刘国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侵蚀;有机碳;坡耕地;横坡垄作;交互作用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3 期
页码: 103-11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横坡垄作对坡耕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流失有一定的阻控作用,但黑土区特有长而缓的地形与横垄对坡耕地SOC空间分异会产生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作用引发的SOC流失风险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该研究以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分局红星农场为研究区域,2022年在横坡垄作与顺坡水线方向上共布设 25个采样点,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横坡垄作方向上垄沟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坡顶到水线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垄台从坡顶到水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顺坡水线方向,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垄沟呈现从上坡到下坡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垄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由于断垄产生水线,顺坡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坡与下坡仍有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可蚀性K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垄沟和垄台相关系数分别为-0.228和-0.238,P<0.05),与碳循环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垄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398和 0.676,P<0.01).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顺坡水线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其对垄沟和垄台SOC的解释力分别达到 61%和 52%以上;顺坡水线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共同增强了对土壤有机碳的解释力,尤其是顺坡水线与高程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主要受顺坡水线与高程的交互作用,横坡垄作虽然能够拦截径流,但由于长缓坡地形影响产生的断垄会加剧土壤侵蚀诱发的有机碳流失.因此,黑土坡耕地治理需要同时考虑横垄与地形的共同影响,从而实现防蚀的优化效果.
分类号: S157
- 相关文献
[1]东北黑土区长缓坡耕地横坡垄作与地形对土壤可蚀性的交互作用. 于博威,张晴雯,郝卓,石玉龙,李雪亮,李孟妮,荆雪锴. 2023
[2]北京地区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 喻定芳,戴全厚,王庆海,肖波. 2010
[3]培肥措施对侵蚀坡耕地春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周丽娜,孙婕,雷金银,王天宁. 2015
[4]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张洁,姚宇卿,吕军杰,金轲,王聪慧,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 2008
[5]紫色土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分布特征. 张泽洪,郭松,蒋松. 2017
[6]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张洁,姚宇卿,金轲,吕军杰,王聪慧,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 2007
[7]耕作对旱区坡耕地土壤碳素转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洁,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金轲,王聪慧,胡博文,李俊红,丁志强. 2007
[8]耕作措施对缓坡耕地土壤养分分布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雷金银,雷晓婷,周丽娜,何进勤,贾爱平,余建军,张慧,路芳. 2020
[9]集水区耕作对干热河谷冲沟沟头溯源侵蚀过程的影响. 杨鸿琨,苏正安,朱大鹏,何周窈,周涛,熊东红,方海东,史亮涛. 2019
[10]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 左忠,潘占兵,张安东,余殿,周景玉. 2018
[11]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万海霞,许浩,王月玲,韩新生,董立国,郭永忠,安钰,贾廷民. 2024
[12]植物篱-农作模式坡耕地土壤综合抗蚀性特征. 谢德体,林超文,魏朝富. 2013
[13]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影响. 李桂,曹文华,马建业,马波,王阳修,王秋月. 2023
[14]辽东山区坡耕地地埂植物篱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任丽华,贾天会,李欣峰,隋晓丹,郭佰川. 2018
[15]豫西旱坡地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肥力关系. 张洁,姚宇卿,吕军杰,蔡典雄,金轲,李俊红,丁志强,孙敬克,檀尊社,吴剑峰,张少澜. 2011
[16]紫色土区不同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 谢德体,林超文,倪九派,魏朝富. 2014
[17]基于Biolog-ECO技术不同退耕年限苜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董立国,蒋齐,蔡进军,张源润,许浩,李生宝. 2011
[18]玉米生长期土壤抗蚀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锡洲,李廷轩,金伟,林超文. 2014
[19]密云水库库区不同植物篱模式下的氮磷阻控效应. 王磊,索琳娜,魏丹,金梁,丁建莉,苏刘燕,安志装. 2023
[20]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吕贻忠,廉晓娟,赵红,刘武仁.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区位比较优势的棉花生产集聚成因分析
作者:郭莹;于博威;陈犇;聂凤英
关键词:比较优势;棉花生产;集聚;成因;空间计量分析;高质量发展
-
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思考及实践
作者:刘连华;张晴雯;黄雪良;燕燕;王芊;习斌;李旭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要素全链条;污染防控
-
秸秆覆盖和配施有机肥对侵蚀坡耕地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作者:王珮环;张晴雯;石玉龙;李孟妮;李雪亮;黄新君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侵蚀;土壤酶活性;土壤胞外酶活性计量比;养分限制
-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生长特征与生物量研究
作者:刘林;于博威;王小平;薛丽萍;韩国忠
关键词:人工刺槐林;生长特征;生物量;地形条件;黄土丘陵沟壑区
-
东北黑土区长缓坡耕地横坡垄作与地形对土壤可蚀性的交互作用
作者:于博威;张晴雯;郝卓;石玉龙;李雪亮;李孟妮;荆雪锴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横坡垄作;顺坡水线;地形;交互作用;黑土区坡耕地
-
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湿地景观及其受损程度时空变化
作者:于博威;谢毅梁;马曦瑶;崔保山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湿地;景观格局;受损;时空变化
-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番荔枝挥发性成分比较
作者:杨涛华;张晴雯;龚霄;李积华;周伟
关键词:指纹图谱;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特征风味;番荔枝;不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