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粉虱体内共生菌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武仁

作者: 黄武仁;牛黎明;朱文静;韩冬银;张方平;符悦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共生菌;16S rDNA文库;DGGE;Wolbachia菌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137-1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以及使用Wolbachia菌特异引物研究在不同寄主上取食繁殖的螺旋粉虱自然种群体内共生菌。结果显示,在不同寄主植物取食的新入侵螺旋粉虱体内共生菌均稳定存在有初级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共生菌多样性较少;研究同时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螺旋粉虱个体间共生菌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一些螺旋粉虱个体内还生存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此外,研究还发现新入侵的螺旋粉虱体内尚未检测到Wolbachia菌。表明取食不同寄主的螺旋粉虱体内均稳定存在有共生菌,同时取食不同的寄主其共生菌群落也会发生变化;Wolbachia菌尚未在新入侵海南的螺旋粉虱中建立共生关系。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中华通草蛉共生细菌组成. 赵辉,赵辉,张帅,雒珺瑜,张利娟,王爱英,崔金杰. 2017

[2]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 2013

[3]Bt杀虫蛋白处理后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 韩兰芝,刘玉娣,侯茂林. 2016

[4]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叶恭银,吕仲贤. 2009

[5]烟粉虱MEAM 1隐种主要内共生菌的定位和分布. 陈吉强,张毅波,张桂芬,万方浩,刘怀. 2020

[6]16S rDNA文库法分析甜菜夜蛾中肠共生菌组成. 李文丹,李文丹,张帅,雒珺瑜,张利娟,王登元,崔金杰. 2018

[7]抗生素利福平对Q烟粉虱防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刘凌云,苏奇,方艺伟,张友军,褚栋. 2015

[8]水稻褐飞虱内生共生细菌Arsenophonus的鉴定和系统分析. 王渭霞,罗举,赖凤香,傅强. 2010

[9]昆虫肠道菌群的功能研究进展. 郭军,吴杰,邓先余,林连兵,刘珊,李继莲. 2015

[10]抗生素RIFAMPICIN对麦长管蚜(E)-β-法尼烯释放的影响. 陈巨莲,FredericFrancis,刘勇,程登发,孙京瑞. 2012

[11]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结构特征及其与鱼体健康状况相关关系. 王淼,卢迈新,衣萌萌,曹建萌,高风英. 2017

[12]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肠道可培养的细菌多样性分析. 高欢欢,吕召云,王咏梅,蒋锡龙,苑东鹏,吴新颖,于毅. 2019

[13]海产源多重耐药共生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 吴书香,李丽倩,姚琳,王联珠,曲梦,李风铃,谭志军,江艳华,王鹏. 2023

[14]蜜蜂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 郭军,吴杰,刘珊,李继莲. 2015

[15]共生菌Rickettsia响应宿主烟粉虱成虫日龄的免疫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赵冬晓,张志春,牛洪涛,郭慧芳. 2023

[16]褐飞虱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NlylsMS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袁三跃,唐耀华,万品俊,李国清,傅强. 2015

[17]三种昆虫病原线虫非生物胁迫耐受特性及其共生菌抑菌作用. 陈澄,侯新强,詹发强,杨蓉,包慧芳,王宁,史应武,龙宣杞. 2023

[18]3种抗生素处理对灰茶尺蛾内生菌群的影响. 王志博,白家赫,周孝贵,郭华伟,肖强. 2021

[19]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20]两种平腹小蜂的研究进展. 赵灿,张宝鑫,李敦松.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