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心甘薯新品种徐紫薯3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维

作者: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马代夫;李秀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薯;正交试验;产量;干物率;花青素含量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2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108-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徐紫薯3号在9种处理条件下的产量、干物率与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为实现该品种的高效栽培提供依据。采用正交试验L9(34),试验因素包括密度(A)、钾肥(K2O)(B)、栽期(C),以及1个密度与钾肥的交互作用因素(A×B),而试验水平则是各个单因素对应下的3种水平。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共设9个处理小区,每个处理3次重复,四周有保护行。分别对产量、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进行调查,每个重复处理进行2次重复,共计6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徐紫薯3号的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的优组合分别为A3B1C1和AnB3C2(n=1、2或3),并且产量与花青素含量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为更好地提高徐紫薯3号的产量和花青素含量,选取组合A3B3C2,即密度为60 000株/hm2、钾肥为300kg/hm2、栽期为6月7日左右,作为优组合栽培措施应用于徐紫薯3号的田间生产。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紫肉甘薯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变异分析. 项超,沈升法,吴列洪,李兵,罗志高. 2021

[2]不同地区紫薯的花青素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张毅,钮福祥,孙健,徐飞,朱红,岳瑞雪. 2017

[3]三个紫薯品种花青素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及相关分析. 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郭小丁,谢一芝. 2014

[4]紫薯杏鲍菇复合果醋混菌发酵工艺. 王陶,李文,董玉玮,张传丽,李同祥. 2016

[5]甘薯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研究. 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陈天渊,卢森权. 2012

[6]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木薯产量影响初探. 郑永清,鲍苗青,叶剑秋. 2009

[7]建水县甘薯品种(系)引进筛选试验. 谢家华,杨万林,康桂辉,王颖,张磊,徐宁生. 2024

[8]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王家有,王丙锋,钱华. 2016

[9]徐紫薯8号优选栽插密度与氮钾施肥方案研究. 刘明,靳容,于永超,赵鹏,张强强,朱晓亚,王静,唐忠厚. 2025

[10]海南本地甘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比较. 徐靖,朱红林. 2020

[11]特高多花黑麦草的生长适应性及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丁成龙,顾洪如,辛红霞,钟小仙. 2001

[12]紫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品质指标和策略的初步探讨.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2015

[13]甘薯新品种赣薯8号. 兰孟焦,肖满秋,潘皓,卢凌志,侯隆英,葛瑞华,吴问胜. 2024

[14]小黑麦在苏南农区草牧业生产上的利用研究. 周卫星,白淑娟,程云辉,钟小仙. 2005

[15]白色花椰菜花球变紫前后花青素含量变化分析. 姚星伟,牛国保,陈存坤. 2020

[16]高温胁迫对茄子果皮活性氧代谢、花青素及其主要合成酶的影响. 吴雪霞,张爱冬,朱宗文,姚静,查丁石,李贤. 2018

[17]不同栽插期、氮素水平对济紫薯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侯夫云,李爱贤,董顺旭,王庆美,张海燕,解备涛,段文学,张立明. 2017

[18]不同干燥方式对彩色马铃薯干片色泽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普红梅,杨万林,李燕山,帅良,杨芳,张绍智,白建明. 2019

[19]机械损伤及茉莉酸甲酯对紫粒小麦籽粒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李小兰,任明见,任群利,杨胜伟,钱小康,胡欢,王倩,王苗. 2023

[20]抗寒李新品种公主红. 张艳波,张连喜.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