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矮秆高粱品种绥杂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晓慧

作者: 申晓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种植密度;产量;矮秆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16 年 02 期

页码: 51-53

摘要: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早熟高粱品种绥杂7号的合理种植密度,须构建良好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以绥杂7号为试验对象,研究每hm2种植20万、25万、30万、35万、40万株5种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呈增加趋势,穗长、穗粗逐渐下降;对于生物产量而言,高密度高于低密度,千粒重和单穗重对产量影响最大,二者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对产量形成具有较高协调性。绥杂7号在佳木斯地区,通过加大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子粒产量,种植密度在35万株/hm2时,子粒产量最大,为8416.67kg/m2。该密度在高粱生产中形成了良好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了光能利用效率,高粱群体与个体得到协调生长,使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旱地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晚熟矮秆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贵锋,白文斌,赵建武,王金转,郑香萍,申慧勇. 2012

[2]种植密度对高粱吉杂137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悦,李伟,李继洪. 2020

[3]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方式对吉杂375产量的影响. 马一铭,胡月,刘禹夫,于维,窦忠玉,张秀荣,曲祥春,闫鸿雁. 2023

[4]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辽杂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辛宗绪,刘志,赵树伟,孔凡信,肖继兵. 2015

[5]2个适合机械化种植的高梁品种产量、光合特性及密植潜力比较. 朱凯,张飞,柯福来,王艳秋,李志华,邹剑秋. 2017

[6]种植密度对高粱食用杂交种辽杂13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汪由,王恩杰,王岩,杨立国. 2010

[7]种植密度对高梁国窖红1号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赵甘霖,刘天朋,张长伟,倪先林,陈国民. 2010

[8]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劲松,杨楠,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丁玉川,白文斌,焦晓燕. 2013

[9]种植密度对高粱国窖红1号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赵甘霖,刘天朋,张长伟,倪先林,陈国民. 2010

[10]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曹雄,梁晓红,黄敏佳,申登高,李占林. 2015

[11]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泸糯8号’产量的影响. 赵甘霖,倪先林,胡炯凌,陈国民,丁国祥. 2013

[12]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段有厚,卢峰. 2020

[13]高粱矮秆优良不育系吉4190A的选育报告. 胡喜连,李翠丽,李淑杰,李继洪,高士杰,王世义. 2012

[14]空间诱变高粱突变体的研究. 赵玉锦,赵琦,白志良,王呈祥,李占录,崔庆玲. 2001

[15]适合我省种植的高粱品种. 李玉甫. 2006

[16]中国粒用杂交高粱的绿色革命. 陈冰嬬,唐玉劼,张丽霞,周宇飞,于淼,石贵山,王新鼎,李扬,高士杰,陆晓春,王鼐,刁现民. 2025

[17]两个高粱品种生长发育动态变化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研究. 姜艳喜,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张敬涛,王雪洁,焦少杰,严洪冬,苏德峰,王黎明,宋嘉雯. 2022

[18]种植密度对高粱产量和桃蛀螟危害的影响. 张华文,刘宾,王海莲,陈桂玲,陈二影,秦岭,杨延兵,管延安. 2016

[19]主季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粱再生产量的影响. 周瑜,李泽碧,张亚勤,吴毓,黄娟. 2021

[20]聚糠萘合剂对东北地区高粱不同密度群体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张薇,王琦,闫鹏,许艳丽,严洪冬,李桂英,陈迪苏,焦晓燕,卢霖,董志强.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