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麦新基因挖掘和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回眸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兴国

作者: 叶兴国;林志珊;王轲;唐华丽;韩志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生物技术;基因挖掘;遗传改良;种质资源

期刊名称: 科技导报

ISSN: 1000-7857

年卷期: 2024 年 42 卷 001 期

页码: 174-1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23年小麦生物育种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挖掘了调控小麦高产、抗病、抗旱、耐低温等性状相关的新基因,创制了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性状的新种质,构建了大批量EMS突变体库,完善了利用引导编辑系统编辑小麦内源基因和诱导系诱导小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丰富了小麦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覆盖度和多态性.今后需要注重这些新基因、新种质、新技术和新测序数据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尤其是尽可能将多个优良基因或性状进行聚合,培育兼具高产、多抗、优质等多个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同时,加强小麦抗蚜虫、耐高温和高光效等性状的研究,努力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张晓军,肖进,王海燕,乔麟轶,李欣,郭慧娟,常利芳,张树伟,阎晓涛,畅志坚,武宗信. 2020

[2]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与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张金波,夏善勇,王永斌,谭巍巍,李赵博,肖辉,韩新春,刘昭军. 2022

[3]生物技术在巴西橡胶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综述. 田郎. 2010

[4]果树育种40年回顾与展望. 邓秀新,王力荣,李绍华,张绍铃,张志宏,丛佩华,易干军,陈学森,陈厚彬,钟彩虹. 2019

[5]玉米遗传改良的研究成就. 姜红兵,陈达,霍福得,李勇国,刘殿文. 2007

[6]油菜根肿病抗性遗传改良与应用. 王燕燕,杨植全,杨庆勇,张椿雨. 2021

[7]能源植物麻疯树遗传改良国内研究进展. 文明富,卢诚,王海燕,王文泉. 2011

[8]基于作物种质资源的优异等位基因挖掘:进展与展望. 武晶,黎裕. 2019

[9]橡胶草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王肖肖,覃碧,杨玉双,甘霖,聂秋海,马勇,刘实忠. 2020

[10]山东省苍耳资源的种子性状及ISSR 多样性分析. 赵伟华,聂元冬,韩粉霞,顿宝庆,王智,李桂英. 2014

[11]山东省苍耳资源的种子性状及ISSR多样性分析. 赵伟华,聂元冬,韩粉霞,顿宝庆,王智,李桂英. 2014

[12]玉米遗传改良展望. 李淑华,叶青江,荆绍凌,孙志超,代玉仙,徐国良. 2007

[13]四川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 谢戎,黄富,刘成元,黄锐,刘巧稚,彭富玲,叶华智. 2007

[14]欧洲蜜蜂遗传改良项目及对中国蜜蜂资源和育种工作的启示. 陈晓,石巍,陈超,刘之光,王慧华,郭海坤,汤娇. 2017

[15]广东省“十五”期间花生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梁炫强,李少雄,周桂元,黎穗临,曹干,林坤耀. 2004

[16]生物技术在枇杷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黄爱萍,郑少泉,胡文舜,张立杰,谢丽雪,陈秀妹,张小艳. 2008

[17]生物技术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鉴定的应用. 谢军,才卓,刘向辉,李风华,曹宏丽,栾玉富. 1998

[18]广东菜心、芥蓝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汉才,吴增祥,林悦欣,沈卓,黎庭耀,杨易,周轩,张艳. 2021

[19]槟榔的研究概况. 任军方,王文泉,唐龙祥. 2010

[20]天然彩色棉研究现状与展望. 邱新棉.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