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衡科6021’的高产高效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强
作者: 李强;乔文臣;魏建伟;孙书娈;李慧敏;孟祥海;李丁;赵明辉;赵凤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衡科6021’;播期;种植密度;双晚技术;产量;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14 期
页码: 9-14
摘要: 为明确晚播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衡科6021’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该品种与"双晚技术"的结合,进行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深州试验站(37°44′N,115°42′E)进行试验。表明:(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晚播会显著增加穗数,是晚播高产的基础,适合"两晚技术";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衡科6021’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在不同播期内差异不显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减少。‘衡科6021’在春一水条件下,适宜播期为10月12—2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7—21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330万~390万株/hm2,结合"两晚技术",使作物周年理论总产量可达20221.85 kg/hm2。
分类号: S
- 相关文献
[1]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乔文臣,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 2017
[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高糖甘蔗‘云蔗05-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俞华先,经艳芬,安汝东,郎荣斌,边芯,周清明,田春艳,孙有芳,桃联安. 2018
[3]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余红梅,王智远,梁玉超,张永强,李忠华. 2018
[4]播期与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麦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孟祥海,乔文臣,赵明辉,李丁,孙书娈,李强,鲁关立. 2020
[5]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李强,李慧敏,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 2017
[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李丁,魏建伟,乔文臣,孟祥海,李强,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赵凤梧. 2016
[7]基因型、播期和密度对不同成穗型小麦籽粒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张定一,张永清,闫翠萍,裴雪霞. 2009
[8]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 陈昱利,杨平,李华伟. 2022
[9]播期和密度对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汤莹,杨文雄. 2019
[10]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王友霜,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赵轶鹏,李思梦. 2019
[11]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孙建军,郭玉玺,吕孟辉,蒋一萍,张体德,董洁,帖奇. 2019
[12]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7
[13]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张全国,马瑞昆,贾秀领,张丽华,杨利华. 2006
[14]不同生态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新兵,侯海鹏,马玮,赵明. 2013
[15]FACE条件下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韩雪,郝兴宇,王贺然,林而达. 2012
[1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4
[17]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 杨康林,汪灿,周棱波,张国兵,邵明波. 2020
[18]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李峰,鲁晋秀,杨峰,贾亚琴,王苗. 2020
[19]播期与密度耦合对向日葵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 刘文杰,王波,段维. 2020
[20]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徐田军,刘秀芝,赵久然,陈传永,王荣焕,王元东,刘春阁,成广雷,王晓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纪超;李强;朱平;彭畅;张秀芝;高洪军;焦云飞;张宇航;武俊男;徐灵颍
关键词:黑土;化肥;有机肥;长期定位;酶活性
-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作者: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不同耕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
-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晓宇;陈广平;苏二虎;王雪娇;刘坤雨;高圆丽;鄂丽丽;唐存喜;宏迪;李强
关键词:大豆;有机肥;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经济效益
-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Pr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作者:李炳坤;郑毅恒;王飞;成莉凤;李丁
关键词:毕赤酵母;酸性蛋白酶PrA;信号肽;基因剂量;分子伴侣;高密度发酵
-
山东省烟草发展型产区土壤种植适宜性评价
作者:张杨;张本强;王永;李强;熊莹;刘海伟
关键词:烟草;适宜性;评价;土壤;发展型产区;山东省
-
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综合评价黄淮海青贮玉米品种
作者:岳海旺;魏建伟;王广才;刘朋程;陈淑萍;卜俊周
关键词:青贮玉米品种;生态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气候因子;GYT双标图
-
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预测与分析
作者:曹言勇;张立立;李慧敏;韩胜博;侯梦薇;段灿星;施艳;张新友
关键词:玉米;九州镰孢菌;生物信息学;分泌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