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对家蚕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和僵蚕质量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佩

作者: 孙佩;童文;曾华兰;华丽霞;何炼;龙燕梅;卿玲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僵蚕;球孢白僵菌;质量评价

期刊名称: 中药材

ISSN: 1001-4454

年卷期: 2021 年 44 卷 009 期

页码: 2034-20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四川人工僵蚕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球孢白僵菌(BJ-MJ)对家蚕的毒力分析;分别测定不同死亡时间人工僵蚕样品、不同条重分组的自然僵蚕样品、桑叶、蚕砂的质量指标.结果:毒力测定表明BJ-MJ菌接种家蚕适宜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5~106个/mL.人工僵蚕与自然僵蚕的芦丁和白僵菌素含量接近.人工僵蚕浸出物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自然僵蚕除"吐丝缩短蚕体"浸出物含量低于20.0%,其余分组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人工僵蚕死亡时间早的(接种后4-6 d)样品总灰分高于7.0%,上蔟至吐丝阶段死亡的人工僵蚕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自然僵蚕中条重"0.40~0.49 g"(死亡时间早)的样品总灰分高于8.0%,蚕体完整硬实的自然僵蚕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桑叶总灰分含量高于9.0%,浸出物含量高于20%;蚕砂总灰分含量高于15.0%,浸出物含量10%左右;僵蚕体内的桑叶(或蚕砂)占比多总灰分含量高、僵蚕体内的桑叶占比多浸出物含量高.结论:人工僵蚕接种后死亡时间在第7天至吐丝阶段样品,丝腺发达,浸出物、总灰分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白僵菌素含量高,是人工生产僵蚕适宜的死亡时间.

分类号: R282.3

  • 相关文献

[1]一株感染家蚕的高致病性白僵菌的鉴定及在僵蚕生产中的应用. 邢东旭,李丽,廖森泰,肖阳,李庆荣,叶明强,杨琼. 2014

[2]家蚕致病性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僵蚕人工饲养中的应用. 青学刚,陈宝瑞,肖文福,邹邦兴,刘俊凤. 2019

[3]球孢白僵菌的侵染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况再银,童文,孙佩,曾华兰,叶鹏盛,赵馨怡,龙艳梅. 2023

[4]UPLC-Q-TOF-MS法分析僵蛹和僵蚕化学成分差异. 邢东旭,李庆荣,肖阳,赵超艺,杨琼. 2022

[5]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邢东旭,廖森泰,李庆荣,肖阳,叶明强,杨琼. 2017

[6]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王琳璐,李文学,陈宝瑞,青学刚,陈小平,刘刚,严旭,刘彬斌,尹红,青小龙. 2020

[7]僵蚕不同部位灰分含量比较. 周晓婧,聂启航,陈宝瑞,青学刚,李文学,陈小平,王琳璐. 2022

[8]人工生产僵蚕菌种质量检验. 孙佩,叶霄,童文,龙燕梅,况再银. 2022

[9]云南僵蚕生产技术. 范永慧,李继娅,陈海佺,李琼艳,王永生,刘敏. 2024

[10]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陈宝瑞,王琳璐,李文学,陈小平,尹红,青学刚. 2022

[11]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王晓芬,李政伟,谢继光,王毅,陈义安,李文学,张友洪. 2021

[12]完善鸭蛋产品加工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杜金平. 2016

[13]西宁南北山主要人工林群落质量评价. 郑淑霞. 2013

[1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洞庭碧螺春质量评价模型. 张丽,刘文静,刘腾飞,董明辉,郁志芳. 2018

[15]主成分分析法在矮牵牛种苗质量评价上的应用. 刘洪见,郑坚,张旭乐,陈义增,钱仁卷,张庆良,章莉莉. 2017

[16]浙江引种金银花质量初评. 李林,刘雪芬,闫田力,雷海清. 2008

[17]青海省黄河谷地拉西瓦片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 张洋. 2015

[18]洞庭碧螺春茶叶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张丽,刘腾飞,刘文静,俞莉,黄亚明,董明辉. 2017

[19]柴达木盆地干旱区灌溉枸杞田土壤砷空间变异及评价. 肖明,杨文君,吕新,迟德钊. 2014

[20]不同产地余甘子多酚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唐仕荣,宋慧,高兆建,周颖.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