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洪淹时长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艳丽

作者: 黄艳丽;苏辉;黄鹏飞;庄静静;周会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洪涝;淹水;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90-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2021年7月洪水致灾的河南省卫辉市洪淹区典型地块研究洪淹夏玉米田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分布变化,为灾后农田复垦提供高效施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淹水天数(1~2 d、5~7 d、10~12 d、20~25 d、超过30 d)0~40 cm土层的水解氮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40~60 cm土层淹水≥10 d的土壤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淹水不足10 d的;但20~40、40~60 cm土层速效磷的含量则随淹水天数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0~2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速效钾含量越高,20~40、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则随淹水时长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20~40、40~6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天数增加先升后降,淹水10~12 d有机质含量最高。综上,不同淹水天数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由于转化与迁移的途径与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建议洪淹农田及时补施氮肥,补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叶面喷施外源多胺提高夏玉米灌浆前期抗涝性. 刘冰,周新国,李彩霞,甄博,李会贞,李中阳. 2016

[2]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养分和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卫玲,刘卫玲,程思贤,李娜,吴健,杨丽,李潮海,赵亚丽. 2020

[3]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宜伦,卢艳丽,刘举,苏瑞光,马龙,谭金芳,白由路. 2015

[4]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燕青,温延臣,林治安,赵秉强. 2019

[5]不同种类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牟小翎,朱国梁,董浩,张雪飞,于淑慧,史桂芳,谭德水. 2020

[6]基于多时相HJ影像的水稻洪涝灾情和产量监测. 徐鹏,顾晓鹤,邱贺,孟鲁闽. 2014

[7]1971-201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洪涝时空分布特征. 王慧芳,吴立,栾庆祖,郭伟,王芊,邢佩,张硕,高燕虎. 2019

[8]1971─201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洪涝时空分布特征. 王慧芳,吴立,栾庆祖,郭伟,王芊,邢佩,张硕,高燕虎. 2019

[9]1986~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 何学敏,刘笑,殷红,游松财. 2019

[10]洪涝灾害后玉米受害状况及田间管理对策. 周乐乐. 2020

[11]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的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 李海亮,汪秀华,戴声佩,田光辉. 2015

[12]1986~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 何学敏,刘笑,殷红,游松财. 2019

[13]情景驱动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赵思健,黄崇福,郭树军. 2012

[14]中国近50年洪涝灾害灾情分析. 李茂松,李森,李育慧. 2004

[15]东北三省农作物洪涝时空风险评估. 赵思健,张峭. 2013

[16]洪水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白文波,李茂松,张乃洪,李瑞英,刘布春,武永峰,王春艳,王秀芬,宋吉青. 2008

[17]杂交水稻中后期洪涝淹没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张林,熊洪,周兴兵,朱永川,刘茂,蒋鹏,郭晓艺. 2016

[18]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影像对黑龙江省耕地水涝灾害的监测. 张国庆,黄楠,宋茜,莫红. 2014

[19]经济林果水旱灾害综合数据库设计与建设实践:以北方苹果/葡萄水旱灾害为例. 何延波,刘园,姜月清,毛留喜,刘布春,卢业伟. 2022

[20]泸县受淹水稻割苗再生技术. 张乃洪,白文波,李瑞英,王明田,宋吉青,李茂松.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