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AF-Super BSA技术的玉米萌发期耐冷性定位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士亮

作者: 曹士亮;于滔;董玲;刘宝民;王成波;李文跃;杨耿斌;武尔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萌发期耐冷性;SLAF;BSA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5

摘要: 为加快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遗传育种研究,在对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分离群体混合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方法,对2亲本和2混池进行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sequencing,SLAF),初步定位了玉米萌发期耐冷性相关的染色体区段,并对关联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初步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获得了282563个SLAF标签,每个SLAF标签平均父本测序深度为27.06×,母本平均测序深度为31.85×,耐冷池和冷敏感池的测序深度分别为36.72×和34.17×.获得多态性SLAF标签47624个,多态性比例为16.85%.通过BSA关联分析在玉米第9号染色体上定位到了一个91.06 Mb大小的玉米萌发期耐冷性关联区域,区域内共关联到3170个基因.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研究. 褚力嘉,曹士亮,靳羽晗,李帅,刘宝民,于滔,刘长华. 2020

[2]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曹士亮,于滔,扈光辉,王成波,曹靖生. 2018

[3]一个玉米叶夹角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晓娟,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寇思荣,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 2019

[4]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陈艳萍,孟庆长,袁建华. 2008

[5]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30)的RFLP作图. 梁业红,周洪生,蒋琬茹. 2000

[6]蒺藜苜蓿、天蓝苜蓿、金花菜基因组SNP穿梭标记开发. 任海龙,魏臻武,陈祥. 2017

[7]苹果SLAF图谱构建及果锈基因QTL分析. 张朝红,陈东玫,杨凤秋,赵同生,李扬,赵国栋,赵永波. 2019

[8]采用SLAF-seq技术开发甘蓝型油菜霜霉病抗性SNP位点. 王伟,刘凡,任莉,徐理,陈旺,曾令益,黄炳文,方小平. 2016

[9]控制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的基因定位. 王瑞,凌亮,詹鹏杰,于纪珍,楚建强,平俊爱,张福耀. 2019

[10]甜樱桃高密度连锁图谱的构建. 王晶,闫国华,张晓明,周宇,张开春. 2014

[11]葡萄果粒形状简化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恒,刘众杰,樊秀彩,张川,崔力文,刘崇怀,房经贵. 2017

[12]采用SLAF - seq技术开发甘蓝型油菜霜霉病抗性SNP位点. 王伟,刘凡,任莉,徐理,陈旺,曾令益,黄炳文,方小平. 2016

[13]高粱抗蚜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刘世强. 2003

[14]与大白菜质地品质连锁的RAPD标记. 吴春燕,宋廷宇,何启伟,邓永林,王翠花,徐文玲,牟晋华. 2010

[15]小麦红叶耳基因的SSR标记定位分析. 池慧芳,张立平,赵昌平,韩冰,单福华,田再民,王为先. 2008

[16]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育性的QTL分析. 张立平,田再民,赵昌平,王丽辉,单福华,张风廷,苑少华. 2010

[17]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石涛,王洪刚,何方,邓世民,高居荣. 2008

[18]高粱抗蚜基因的RAPD分析.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刘世强. 2002

[19]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张世超,王英哲,金艳,陈晶晶,王莹,徐博. 2018

[20]利用BSA-Seq方法鉴定谷丰B抗稻瘟病基因. 陈子强,陈松彪,郭新睿,颜静宛,田大刚,李刚,王锋.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