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早期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振隆

作者: 杜振隆;罗正中;周涛;曹随忠;严作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奶牛;酮病;机器学习;代谢组学;疾病预警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杂志

ISSN: 0258-7033

年卷期: 2024 年 60 卷 001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养殖高成本、高发病率和低产出是阻碍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其中,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不同的胎次、产后天数、月份、泌乳量等风险因素均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目前,基于奶牛行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代谢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的酮病早期预警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和酮病早期预警技术,为奶牛围产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奶业提质增效、提高奶牛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823.1

  • 相关文献

[1]组学技术在判定奶牛酮病发病中的应用. 沙萍,马敏,宝华,张春华,马燕芬,孙天昊,宋利平. 2024

[2]奶牛酮病刍议. 薛瑞益,韩敏,刘晓松. 2005

[3]预防围产期奶牛酮病的营养策略. 乔国华,李锦华,周学辉,杨晓,张茜,王春梅. 2011

[4]围产期奶牛脂类代谢病监测指标的研究. 韩敏,薛瑞益,刘晓松,苗广,王宇. 2008

[5]奶牛酮病的危害及病理学变化. 杜振隆,罗正中,严作廷,曹随忠. 2023

[6]基于中红外光谱监测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 王坤,赵秀新,张元沛,薛光辉,刘燕,鲍鹏,徐千雯,李建斌,姜力. 2023

[7]酮病治疗对奶牛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亚娟,王浩,李佳,张培军,胡俊菁,胡国平,杜玉兰,董书伟,何宝祥. 2016

[8]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张帆,唐湘方,熊本海. 2025

[9]代谢组学结合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中的差异标志物. 安莉,周娟,马婧玮,陈贺,王飞,梁慧珍,郝晨宇,吴绪金. 2024

[10]二恶英暴露下奶牛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胡晓旭,许彤,陈旸升,谢群慧,郝艳芬,王楚,程劼,王璞,张庆华,徐丽,赵斌. 2023

[11]代谢组学在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倩,张养东,郑楠,李松励,文芳,赵圣国,王加启. 2017

[12]基于GC-MS技术的蹄叶炎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李亚娟,王东升,张世栋,严作廷,杨志强,杜玉兰,董书伟,何宝祥. 2016

[13]代谢组学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厅厅,程隽如,曾令湖,于农淇,鄢胜飞,梁莎莎,朱远致,黄健,谭正准,李辉,卢瑛,覃广胜. 2022

[14]围产前期补饲酵母硒对奶牛乳汁代谢物的影响. 杜振隆,付力立,罗正中,马莉,周涛,姚学萍,沈留红,余树民,严作廷,曹随忠. 2023

[15]荷斯坦奶牛初乳与常乳代谢物差异分析. 周涛,付力立,罗正中,马莉,杜振隆,姚学萍,沈留红,余树民,严作廷,曹随忠. 2024

[16]代谢组学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李亚娟,董书伟,王东升,张世栋,严作廷,杨志强,杜玉兰,何宝祥. 2016

[17]应用MIR预测牛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陈焱森,上官爱哨,陈明新,马亚宾,李春芳,徐为民,程春宝,熊琪,张淑君. 2020

[18]不同非遗传因素对奶牛酮病的影响. 王彩云,李永青,梁春明,热依扎·江阿力克,祖农江·阿布拉,操礼军. 2024

[19]基于词向量的检索扩展方法与农业领域实证. 吴蕾,梁晓贺,乌吉斯古楞,王瑞. 2019

[20]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盛花期薇甘菊爆发点识别与监测. 孙中宇,荆文龙,乔曦,杨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