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梁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艳秋
作者: 王艳秋;卢峰;邹剑秋;段有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群体改良;高粱;不育系;恢复系;配合力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9 年 000 卷 001 期
页码: 81-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6个高粱不育系、6个高梁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小区产量、株高、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穗柄长和生育期等8个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373A综合性状表现好,一般配合力高,是一个较理想的不育系;394A和363A表现也较突出,是有应用潜力的不育系.恢复系0―01表现较好.从产量性状分析,373A/0―01、394L/0-01是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分类号: S514.03
- 相关文献
[1]群体改良法新育成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王艳秋,卢峰,邹剑秋,段有厚. 2009
[2]粳稻新的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组合部分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赵海岩,王昌华,郑文静. 2006
[3]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阳,赵威军,张福耀,程庆军,常玉卉,邵荣峰,王花云. 2010
[4]籼型三系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杂种优势效应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英文). 曹应江,蒋开锋,郑家奎,吴先军,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 2012
[5]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育种研究. 杨芬,蔚富生. 2013
[6]新疆冬麦区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聚类分析. 孔德真,聂迎彬,崔凤娟,李伟,桑伟,徐红军,刘鹏鹏,田笑明. 2024
[7]几个籼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阮新民. 2003
[8]食用向日癸杂交种育种研究. 杨芬,蔚富生. 2013
[9]黑龙江省高粱三系材料对丝黑穗病抗性的研究. 王黎明,阴秀卿,孙振东. 1996
[10]新选糯高粱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丁国祥,曾庆曦,陈国民. 1995
[11]高粱新选不育系研究. 李团银,李三棉,仪治本,柳青山,赵素萍,高儒萍. 1993
[12]高粱新选不育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晓娟,张一中,周福平,邵强,柳青山. 2012
[13]高粱主干恢复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吕鑫,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李慧明. 2010
[14]新选高梁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闫凤霞,梁笃,段冰,郭琦,张晓英,李团银. 2011
[15]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闫凤霞,梁笃,段冰,郭琦,张晓英,李团银. 2011
[16]玉米复合种-吉林库1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刘兴贰,檀国庆,王玉贞,吴凤新,荆绍凌. 2000
[17]两种改良方法对玉米辽旅群体改良效果和杂优模式分析. 张默,马骏,齐欣,贾钰莹,姜敏,孙成韬,刘晓丽,徐亮,孟庆国,刘欣芳,王延波. 2023
[18]中群21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金振国,魏国才,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南元涛,史淑春. 2018
[19]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2008
[20]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陈彦惠,张世煌,吴连成,王铁固,李明顺,邓凌伟,张明友,白锦雯.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高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节效应研究
作者:张志鹏;张飞;吴晗;陈柏志;朱凯;王艳秋
关键词:高粱;水肥一体化;光合特性;产量;调节
-
耐密型机械化优质饲用高粱杂交种辽杂69的选育与栽培研究
作者:王艳秋;张旷野;张飞;王佳旭;杨琳琳;陈柏志;赵泽阳;张志鹏
关键词:饲用高粱;选育;栽培;耐密型;机械化;优质
-
不同生态区高粱食用品质特性分析
作者:段有厚;柯福来;卢峰
关键词:生态区;高粱;食用;加工品质;出米率
-
减氮增施DMPP对高粱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作者:王佳旭;张飞;张旷野;柯福来;王艳秋;卢峰;朱凯
关键词:高粱;氮肥减施;硝化抑制剂;干物质;氮素利用率
-
高粱优质多抗糯质雄性不育系LA34的创制与应用
作者:王艳秋;张飞;朱凯
关键词:糯高粱;雄性不育系;LA34;优质
-
辽甜系列高粱杂交种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王艳秋;张飞;邹剑秋;张志鹏
关键词:甜高粱;细胞质;含糖锤度;生物产量;选育;应用
-
高产、优质、多抗酿造用糯高粱杂交种辽糯22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王艳秋;张飞;朱凯;王佳旭;邹剑秋
关键词:高产;优质;多抗;糯高粱;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