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氮增施DMPP对高粱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佳旭

作者: 王佳旭;张飞;张旷野;柯福来;王艳秋;卢峰;朱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氮肥减施;硝化抑制剂;干物质;氮素利用率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26-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设置盆栽试验,以高粱品种辽糯10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氮量(300 kg/hm~2)为对照,N1~N3处理氮肥施用量呈10%梯度递减,分别为270、240和210 kg/hm~2,N4~N6处理在N1~N3基础上增施3%的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磷、钾肥施用量均为75 kg/hm~2。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减少,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利用率等逐渐降低,增施DMPP后高粱生长发育恢复至常规施肥水平。与对照相比,N5处理(减氮20%配施3%DMPP)氮素积累总量增加4.67%;穗粒重和千粒重分别增加3.72%和5.58%;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8.77%;氮素干物质生产率增加1.14%,氮素农艺效率增加5.75%;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15.47%和45.12%。综上,氮肥施用量减少20%时,增施正常施氮量3%的DMPP可以提高高粱干物质生产效率及氮素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氮肥减施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植株及土壤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张盼盼,李川,张美微,赵霞,黄璐,刘京宝,乔江方. 2023

[2]氮肥减施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灌浆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盼盼,李川,张美微,赵霞,黄璐,刘京宝,乔江方. 2022

[3]长江中下游地区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吸收、利用与氮素平衡的影响. 杨利,张建峰,张富林,范先鹏,杨俊诚,杨永成,熊桂云,吴运明,余延丰. 2013

[4]硝化抑制剂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pH值和无机氮的影响. 方玉凤,王晓燕,庞荔丹,宋鹏慧,戴建军. 2015

[5]DMPP对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吴子松,黄佳晗,许超,鲁艳红,廖育林,毛小云,曾巧云. 2014

[6]控释尿素、稳定性尿素和配施菌剂尿素提高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效应比较. 王斌,万运帆,郭晨,李玉娥,秦晓波,任涛,赵婧. 2015

[7]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周雪峰,蒋鹏,陈佳娜,张瑞春,伍丹丹,曹放波,单双吕,黄敏,邹应斌. 2015

[8]交替隔沟灌溉下施肥方式对高粱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影响.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 2012

[9]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周紫阳,马英慧,王江红,李光华,刘海楼,王鼐. 2016

[10]不同覆膜方式对高粱生长发育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隋虹杰,成慧娟,王立新,葛占宇,张姼,潘映雪,孙亚琴. 2019

[11]间作对高粱光合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刘思彤,张东娟,许锦,裴大顺,王佳旭,韩博,董建新,李亚军,滕达. 2023

[12]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周紫阳,马英慧,王江红,李光华,石贵山,刘海楼,王鼐. 2016

[13]播期对西南地区垄作直播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尹学伟,李强,王秋月,鲁远源,李清虎,魏灵,张晓春. 2022

[14]大棚作物-水稻种植模式对稻谷产量和氮素面源污染的影响. 沈明星,吴彤东,谢正荣,刘凤军,陆长婴,姚月明. 2009

[15]立式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量对小麦产量效应的影响. 聂胜委,张浩光,许纪东,张巧萍,张玉亭. 2020

[16]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 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建军,党翼,赵刚,樊廷录,王磊,程万莉,李尚中,王淑英,雷康宁,张朝伟. 2019

[17]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量对小麦产量效应的影响. 许纪东,聂胜委,张巧萍,范春燕,张玉亭,张浩光,何宁. 2019

[18]旋耕方式下氮肥不同减施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聂胜委,张巧萍,许纪东,张玉亭,何宁,张浩光. 2021

[19]北方稻区水稻节水灌溉下氮肥减施潜力展望. 邢素丽,邹拓,贾良良,杨云马,杨军芳,黄少辉,杨文方. 2021

[20]氮肥减施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马跃,王永成,滕龙,王国政,杨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