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晓娟
作者: 刘艳;王锡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RNA干扰;抗病毒基因工程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02 期
页码: 36-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的成员,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RNA干扰是由dsRNA介导的,通过核酸序列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基因表达的一种基因沉默现象,这种调控机制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育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以RNA干扰为原理、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为靶标,构建了抗WYMV的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方法共转化‘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得到了再生植株。对T0代进行PCR检测,得到15株阳性植株。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双链RNA激发的植物基因沉默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白云凤,王小琦,郭志华,张维锋. 2008
[2]香蕉束顶病毒研究新进展. 余乃通,刘志昕. 2011
[3]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转基因研究进展. 张磊,邢国珍,郑文明,张振臣. 2011
[4]小麦黄花叶病毒河南驻马店分离物的鉴定与全序列分析. 张宗英,徐建美,韩成贵,张振臣,李大伟,于嘉林. 2010
[5]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陈炯,程晔,陈剑平. 2000
[6]一种快速同步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的方法. 缪倩,季英华,任春梅,魏利辉,周益军,程兆榜. 2013
[7]寡糖·链蛋白对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的免疫诱抗作用. 盛世英,杨秀芬,刘勇. 2016
[8]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张岩,亓玉华,鲁燕华,杨乾坤,何雨娟,李俊敏,陈剑平. 2019
[9]小麦黄花叶病毒P2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在感病小麦细胞中的定位. 杨狄,周燕茹,谢礼,孙丽英,陈剑平. 2014
[10]山东省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的分布与病原鉴定. 吴斌,姜珊珊,张眉,王升吉,赵玖华,徐德坤,辛相启. 2018
[11]小麦黄花叶病毒编码VPg蛋白N端结构是VPg与核仁蛋白Fibrillarin互作区域. 边靓,向荣,孙丽英,陈剑平. 2014
[12]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羊健,孙丽英,程兆榜,谢礼. 2011
[13]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孙炳剑,李洪连,杨新志,谢联辉,陈剑平. 2011
[14]3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的多抗制备及检测应用. 任春梅,程兆榜,朱慧,邰丽娟,陆凤霞,鲍传华,范永坚,周益军. 2014
[15]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生物防治. 曹晶晶,杨海艳,谢咸升,田佳,吴云锋,安德荣. 2016
[16]山东烟台小麦土传病毒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相关病毒复合侵染所致. 叶荣,郑滔,徐磊,雷娟利,陈剑平,于善谦. 2000
[17]基于SYBR Green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的两步法qPCR. 刘成,铃木孝子,佐久间俊,宋健民,李豪圣,刘爱峰,曹新有,韩冉,宫文萍,刘建军,小松田隆夫. 2016
[18]小麦黄花叶病毒P1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 向荣,孙丽英,孙炳剑,陈剑平. 2011
[19]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燕飞,孙丽英,尚佑芬,陈剑平. 2013
[20]山东省小麦生产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 吴斌,姜珊珊,张眉,王升吉,赵玖华,辛相启.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饲粮添加高蛋白牧草对黔东南小香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张涛;陶小艳;冉江;唐远江;卢昱希;文正常;王璇;王庆红;刘艳
关键词:黔东南小香鸡;牧草;高通量测序;肠道微生物
-
4个枇杷品种果肉和种子中主要功能成分差异分析
作者:张鑫楠;刘艳;李静;于宛婷;孙晓楠;沈秋吉;贾晓辉
关键词:枇杷;果肉;种子;功能成分
-
基于荧光SSR标记分析濒危物种海南苏铁居群遗传多样性
作者:符瑞侃;戚华沙;梁定民;刘艳;陈宣;全彬;杨珺
关键词:海南苏铁;濒危植物;荧光SSR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
黔东南小香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作者:潘永;王璇;文正常;张涛;刘艳;姜兆芳;张晓可;杨远飘;曾嵘;刘文涛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
灰飞虱冠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钟嘉怡;李莉;王锡锋;刘文文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条纹病毒;冠蛋白;转录水平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性状QTL
作者:孙志广;徐婷婷;刘艳;邢运高;徐波;迟铭;李景芳;周群;王德荣;张雅馥;王宝祥;徐大勇
关键词:籽粒性状;千粒重;QTL;高密度遗传图谱
-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
作者:隽英华;何志刚;刘慧屿;刘艳;陈玥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氮方式;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