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宗礼

作者: 谭晓玲;范佳;孙京瑞;陈巨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发生期;种群动态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592-59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麦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种群动态的影响,在高纬度的河北省廊坊市(39°30′N,116°36′E)和相对低纬度的河南省原阳县(34°55′N,114°15′E)开展红外线辐射增温试验,调查廊坊市(+2.00℃)和原阳县(+1.18℃)2个试验点的增温处理小区和对照小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并计算其盛期发生比值。结果表明,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21、7 d,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14、14 d;而禾谷缢管蚜的始见期和峰期仅在原阳县试验点提前31 d和7 d。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9.21%和77.83%,禾谷缢管蚜盛期蚜量和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7.31%和130.16%;增温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62%和176.52%,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的盛期蚜量比值显著降低了43.21%。表明增温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廊坊市)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而在低纬度地区(原阳县)仅有利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

分类号: S435.122

  • 相关文献

[1]五种类型农药不同剂量与施药时期对麦蚜防治效果及麦粒农药残留的影响. 张登峰,尹姣,武予清,段云,蒋月丽,曹雅忠. 2011

[2]不同营养层次挥发物对燕麦蚜茧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影响. 胡萃,倪汉祥,孙京瑞. 2001

[3]大麦黄矮病毒PAV-CN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王锡锋,周广和. 2004

[4]茉莉酸诱导小麦幼苗对麦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陈巨莲,倪汉祥,胡萃. 2001

[5]麦蚜在不同抗级小麦上刺吸行为的比较. 丁红建,李志坚,倪汉祥,孙京瑞. 1997

[6]主要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阈值及交互作用. 倪汉祥,孙京瑞. 2002

[7]常用杀虫剂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羧酸酯酶活性的抑制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鲁艳辉,高希武. 2016

[8]江苏地区麦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监测. 王冬兰,刘贤进,张存政,余向阳,顾正远,李进. 2003

[9]3种蚜虫在大麦上生命表参数的研究. 方美娟,何晓庆,刘冬,宋凯,赵轩宇,王玉波. 2015

[10]黄板、黄盆及灯光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诱捕效果. 巩中军,武予清,都振宝,苗进,段云,蒋月丽. 2011

[11]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林超文,刘章勇,李传仁,陈一兵,马涛,王启锋,刘志龙,蔡青年. 2011

[12]博落回提取物对3种麦蚜的生物活性. 陈巨莲,程登发,曾建国,程辟,孙京瑞. 2014

[13]我国麦蚜飞翔及迁飞研究进展. 尹姣,李克斌,曹雅忠. 2013

[14]两种麦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刘爱芝,茹桃勤,王晓军,李世功. 2001

[15]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小麦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陈巨莲,倪汉祥. 2003

[16]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两种麦蚜取食的影响. 陈巨莲,程登发. 2007

[17]大麦黄矮病毒GPV与GAV间异源装配现象的初步研究. 王锡锋,周广和. 2005

[18]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刘怀,赵志模,何恒果,代建平,程登发. 2008

[19]2007-2012年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周小武,齐国君. 2016

[20]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 陈巨莲,程登发,周海波,孙京瑞,刘勇,Frederic Francis.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