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亚男
作者: 陈亚男;庄媛;闫瑞瑞;秦琪;金晶炜;杨培志;刘洋;熊军波;辛晓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南方草山草坡;土地利用方式;天然草山草坡;土壤养分;人工草场;农田;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88-2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南方草山草坡分布区气候湿润、温度适宜、适合牧草生长,具有很高的生产和生态价值。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造成土壤肥力的差异,因此探究南方草山草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对南方草山草坡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深远意义。【方法】湖北省长阳县的天然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农田在中国南方的分布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在该县的火烧坪地区采集3种土地利用类型0—10、10—20和20—30 cm土层深度样品,测定其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探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不同土层之间养分的差异,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水平。【结果】1)草山草坡3个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农田(P<0.05),而土壤全钾(TK)、碱解氮(AN)含量则显著低于农田和人工草地,pH没有显著区别。天然草山草坡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人工草地和农田的养分含量在0—3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2)天然草山草坡土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农田和人工草地,且CAT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农田脲酶(URE)活性高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山草坡,且农田中的URE活性受土壤深度影响较小。蛋白酶(PRE)活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影响较小。转化酶(IVT)活性在4种酶中表现为最高,在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山草坡中IVT的活性逐层递减,而在农田中IVT的活性土层间无显著变化。3)农田固氮菌数量整体上高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山草坡,在10—20 cm土层中农田的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山草坡。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均不明显。4)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中,土壤基本养分占比39.8%,土壤微生物占比30.8%,土壤酶活性占比10%,综合质量得分为天然草山草坡(WL)>人工草地(GL)>农田(CL)。【结论】南方天然草山草坡改为人工草地和农田后,土壤全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天然草山草坡全磷、全钾含量由于没有施用化肥显著低于人工草地和农田。天然草山草坡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人工草地和农田在0—3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没有显著变化。天然草山草坡表土中的酶活性较高,而人工草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较高,TN、TC、SOC、AP、pH表征了39.8%的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表征了30.8%的土壤肥力,综合比较,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天然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农田。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特征与容量分析. 蔡岸冬,徐香茹,张旭博,徐明岗,张文菊. 2014
[2]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莉,张强,牛西午,杨治平,张建杰. 2007
[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阿拉腾希胡日,曾希柏,白玲玉,李莲芳,孙楠,高菊生. 2010
[4]老挝中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英文). 唐其展,陈桂芬,SENGXUA Pheng,DUANPHADY Khonepany,蒙炎成,苏利荣. 2012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山东丘陵农田杂草群落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赵滨,司纪升,李升东,王法宏,王宗帅. 2017
[6]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蔡进军,董立国,李生宝,潘占兵,许浩,张源润. 2016
[7]我国不同地区土壤养分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任意,张淑香,穆兰,田有国,卢昌艾. 2009
[8]海南西部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英文). 王华,冯焕德,王荣香. 2016
[9]阜平县农田施肥状况分析. 杜晓东,付燕燕,张贯生. 2006
[10]农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与郑麦366目标产量推荐施肥标准. 孙克刚,李丙奇,杨稚娟,雷振生,吴政卿,李永宽,夏金富. 2008
[11]铜梁区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詹雪萍,胡胜勇,文玲,余端,梁涛,张涛. 2021
[12]新疆昭苏垦区77团人工草场鼠害调查初报. 陈新华,张壮志,马增光,夏辉,史昭生,色力克·吾布力哈生木,刘军明,江宇,李岩. 2014
[13]生态草牧业在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潜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技扶贫实践与模式探索. 高树琴,胡兆民,韩勇,刘智全,潘庆民,段瑞,钟瑾,景海春. 2019
[14]论开发南方草山草坡. 谢晓村. 1992
[15]适量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方可提高河西绿洲土壤肥力及作物生产效益. 马忠明,王平,陈娟,包兴国. 2016
[16]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评价. 宋勤飞,牛素贞,陈正武,尹杰,周绍均,岑春娇. 2017
[17]贵州不同茶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析评价. 李渝,刘彦伶,黄兴成,张雅蓉,周国兰,周富裕,蒋太明. 2018
[18]复合菌剂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曹恩珲,侯宪文,李光义,黄庆茂,李勤奋. 2011
[19]基于土壤属性和环境变量的橡胶园管理分区. 郭澎涛,李茂芬,罗微,林钊沐,唐群锋,刘志崴. 2015
[20]林芝茶园土壤养分特征与肥力质量评价. 毛娟,旺杰次仁,罗英,吴金次仁,李青,高彪,王文海,王法通,王文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鳗弧菌感染花鲈的致病性
作者:姜维;周家宇;王雨果;胡存洁;方秀;罗土炎;刘洋;鲍宝龙
关键词:花鲈;鳗弧菌;溶血素;细菌感染;免疫应答
-
鄂东大别山区野生豆科牧草资源调查与评价
作者:熊军波;张鹤山;田宏;陆姣云;吴新江;刘洋
关键词: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植物区系;资源
-
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刘洋;蔡广兴;张蕾;董智;董俊;苏建党;张晓鹏;侯志研
关键词:辽单1211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
新疆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收获
作者:刘洋;石玉海;胡圣尧;李斌;董云成;王士国
关键词:制种玉米;玉米果穗;饲料;收获
-
14份乡土狼尾草材料幼苗的耐冷性综合评价
作者:陆姣云;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张鹤山
关键词:狼尾草;抗寒性;生理特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
-
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作者: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关键词:红三叶;氮离子;氩离子;诱变;生物学效应
-
县域水稻生产区域差异与增产效应
作者:李国景;杨亚东;刘洋;朱文博
关键词:县域;水稻生产;区域差异;增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