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基因工程改良的抗白叶枯病水稻粳型恢复系“C418-Xa21”及其杂交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晓兵

作者: 李晓兵;裔传灯;翟文学;杨振玉;朱立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粳型杂交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粳型恢复系;转基因Xa21

期刊名称: 生物工程学报

ISSN: 1000-3061

年卷期: 2001 年 17 卷 04 期

页码: 380-3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 ,将业已克隆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导入重要的粳型杂交稻恢复系“C418”。PCR和抗性分析表明单拷贝整合的Xa2 1在T1 代的分离比为 3∶1。在T2 代通过PCR和抗性分析选择了Xa2 1纯合的转基因株系“C418 Xa2 1”。将选择的转基因纯合系“C418 Xa2 1”与常用的雄性不育系“屉锦A”杂交 ,产生了带有转基因Xa2 1的杂交稻“屉优 418 Xa2 1”(简称转基因杂交稻 )。分子分析表明转基因Xa2 1在杂交稻“屉优418 Xa2 1”中能稳定遗传 ;抗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恢复系“C418 Xa2 1”和转基因杂交稻“屉优 418 Xa2 1”对白叶枯病具有高度的广谱抗性 ,并保持了受体对照的优良农艺性状。另外我们还发现转基因杂交稻“屉优 418 Xa2 1”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高于转基因恢复系“C418 Xa2 1” ,这可能是遗传背景的差异所致。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粳型恢复系和杂交稻的育成将有益于杂交稻在我国北方稻区的推广。

分类号: Q943

  • 相关文献

[1]粳型杂交稻机械化高产制种技术. 刘洪,潘玉良. 2021

[2]粳型杂交稻双单倍体的遗传及其育种意义. 张承妹,陆家安,万常照,朱艳,汤剑力,高惠娟,侯根宝,施标,张建明,章振华. 2000

[3]南方稻区粳型杂交组合与常规品种的比较分析. 杨仕华,沈希宏. 1999

[4]高产粳型杂交稻寒优1027产量构成指标与相应群体的建成. 蔡意中,陈桂发,吴惠民,薛渝生. 1991

[5]分子标记和近红外技术辅助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66. 王秀贞,唐月异,吴琪,朱立贵,孙全喜,王志伟,宫清轩,徐建志,于树涛,房超琦,王传堂. 2016

[6]分子标记和近红外技术辅助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662. 王秀贞,唐月异,吴琪,朱立贵,孙全喜,王志伟,宫清轩,徐建志,于树涛. 2016

[7]QTL技术在水稻耐盐育种上的应用. 谢树鹏,李俊峰,张广彬,聂守军,高世伟,刘立超. 2010

[8]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2010

[9]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孙大元,周丹华,肖武名,杨祁云,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4

[10]分子标记辅助聚合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创新性品系的初步研究. 梁国虎,江小林,丘红波,曾桂萍,张文龙,杨文鹏,王明春. 2011

[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张文龙,陈志伟,杨文鹏,蔡一林. 2008

[1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 李莉,邢跃先,赵贤容,王丕武,檀国庆. 2012

[1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刘艳,王逸超,樊继伟,卢白关,秦德荣,曹文磊,王萍,徐大勇. 2011

[14]镇籼232的抗飞虱特性与育种利用. 曾生元,龚红兵,李闯,林添资,景德道,盛生兰. 2013

[15]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齐波,杨加银. 2017

[16]与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的实用SSR标记的筛选. 程保山,洪德林,万志兵,郭媛. 2011

[17]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石媛媛,赵新辉,秦鹏,刘开雨,王凯,杨远柱. 2018

[18]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红血糯’种质. 刘艳,付强,戎洁,朱微,秦德荣,徐大勇. 2014

[19]农作物杂交育种中亲本优选和组配研究的进展与动向. 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赵轶鹏. 2017

[20]水稻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基因聚合品系抗性分析. 肖友伦,孟秋成,肖国樱.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