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Asr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静

作者: 张静;董凤英;王家保;刘菊华;许奕;徐碧玉;金志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LcAsr;基因表达;遗传转化;水分胁迫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9 期

页码: 1682-168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从荔枝中克隆了1个ABA、衰老、成熟诱导基因的全长,命名为LcAsr,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将LcAsr基因转入拟南芥(哥伦比亚型)中,对其中1个命名为35S::LcAsrD的株系进行了干旱处理。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177 bp,包含1个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以及上下游分别含85、146个碱基的完整序列;LcAsr在荔枝各器官中组成型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未覆盖保鲜膜的采后24 h的荔枝果实中表达量最大,在覆盖保鲜膜的果实中表达水平维持稳定;LcAsr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获得了4个转基因株系,其中35S::LcAsrD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旱胁迫能力。说明LcAsr作为缺水的保护性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采后荔枝果实失水的分子机理。

分类号: S667.1

  • 相关文献

[1]外源CPPU抑制'妃子笑'荔枝果实着色过程的基因表达分析. 张月,岳晓琦,张付祥,杨成坤,唐丽雯,丁峰,胡福初,周开兵,马武强. 2024

[2]小麦拔节期水分胁迫诱导SSH文库构建. 孙常青,施俊凤,郭志利. 2011

[3]水分胁迫下小麦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半定量表达模式分析. 陈锐,陈亮,王士强,胡银岗. 2009

[4]水分胁迫下水稻对褐飞虱转录组的影响. 谭椰,徐文彦,周文武,鹿东东,商晗武,祝增荣. 2017

[5]高粱幼苗水分胁迫诱导表达差异cDNA的研究. 张宏一,朱志华,景蕊莲. 2006

[6]甜瓜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CmGAS1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张瑞腾,吕建春,周梦迪,刘静霖,李仁,郭仰东,王怀松,付秋实. 2018

[7]CmMLO2:一个与甜瓜白粉病感病相关的新基因. 程鸿,孔维萍,何启伟,王晓巍. 2013

[8]酸枣愈伤组织转化体系构建及在ZjBRC1调控ZjYUCCA表达中的应用. 李亚梅,马福利,张山奇,黄锦秋,陈梦婷,周军永,孙其宝,孙俊. 2022

[9]胸腺肽基因转化生菜及其表达的研究. 年洪娟,刘玲,杨淑慎,王永健,张锡梅,李霞. 2004

[10]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吴振先,季作梁,韩冬梅,陈维信,朱世江,苏美霞. 2006

[11]采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研究(摘要)(英文). 王家保,王向社,徐碧玉,金志强. 2010

[12]玉林市仙进奉荔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胡永杏,马志航,莫振勇,党裔育,甘冰,邓开萍. 2024

[13]荔枝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嫁接亲和相关性分析. 陈哲,胡福初,范鸿雁,赵杰堂,王祥和,胡桂兵. 2018

[14]荔枝中农药残留分布与膳食风险评估. 彭茂民,刘丽,胡西洲,夏珍珍,郑丹,张仙,彭西甜,夏虹,付锋. 2022

[15]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叶片白化变异体遗传和转录组分析. 张蕾,杨子琴,孙进华,洪继旺,李松刚,王家保. 2020

[16]荔枝新种质‘燎原’的分子标记鉴定. 刘伟,罗心平,张惠云,蒋侬辉,肖志丹. 2016

[17]采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研究. 王家保,王向社,徐碧玉,金志强. 2010

[18]甘薯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及其综合评价初探. 钮福祥,华希新,郭小丁,邬景禹,李洪民,丁成伟. 1996

[19]花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刘晓晨,关晓雪,宋书宏,董丽杰. 2009

[20]不同苹果砧木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宋莎,韩秀梅,吴亚维.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