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配套耕作措施研究及综合评价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金刚

作者: 樊高琼;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陈溢;郭翔;马宏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措施;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群体质量;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农业现代化研究

ISSN: 1000-0275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357-3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分类号: S233.72

  • 相关文献

[1]西南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余秀芳,黄科程. 2011

[2]丘陵旱地一年两熟制条件下小麦、玉米阶段耗水量研究. 杨占平,薛毅芳,李保昌,史福刚,张新文. 2010

[3]控制措施对高产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宝忠,潘家荣,林治安,许建新,谢承陶. 2000

[4]肥料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赵广才,刘利华,张艳,杨玉双,杨兆生. 2002

[5]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分析. 汤永禄. 2006

[6]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陈凤,樊继伟,任立凯. 2016

[7]不同密度及氮肥运筹对宁麦9号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吴松,钱存鸣,周朝飞. 2002

[8]磷钾肥运筹对沿淮中低产田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江正发,姜涛. 2013

[9]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孔令安. 2006

[10]氮素营养对超高产小麦调控的研究进展. 石江荣,任永康,王芳. 2010

[11]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在丘陵旱地玉米产区的应用前景分析-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 卢庭启,张华,侍守配,陈小敏,税红霞,卿春燕,钟钼芝. 2022

[12]西南丘陵区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技术. 赵燮京,李勇,王昌桃. 2005

[13]洛阳丘陵旱地谷子种植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研究. 王自力,刘忠玲,秦家范,李军霞,张正伟. 2010

[14]丘陵旱地冬小麦大田和原状土柱模拟耗水量研究. 谷秋荣,杨占平,薛毅芳,韩伟锋,李丙奇. 2012

[15]播种方式对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立苗质量、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李朝苏,吴春,吴晓丽,黄钢,马孝玲. 2013

[16]早熟抗虫棉中棉所50在丘陵旱地棉区一种多用高产栽培技术. 黄双领,张小伟,翟红红,于霁雯,张金发,张红卫,李兴丽. 2008

[17]不同种植模式对南方丘陵旱地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2014

[18]吉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张君,李玉发. 2004

[19]50份小麦新种质抗旱性综合评价. 赵吉平,周伟,任杰成,郭鹏燕,许瑛. 2019

[20]甘肃部分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王炜,陈琛,张晓洋,朱天地,白斌,方万成,袁俊秀.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