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蔷薇

作者: 马蔷薇;李明;王利春;胡娟秀;宋卫堂;魏晓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日光温室;墙体;传热;联合储热;蓄放热特性;水循环;地中换热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4 年 015 期

页码: 183-19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增设多蓄热介质联合主动蓄放热系统是解决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重保温、轻蓄热”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对于“土壤-空气-水”多介质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特性和加温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该研究以配备“空气源地中热交换-水源后墙循环换热”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跟踪测试和能量转移测算,对联合储热系统各自和组合的蓄放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联合储热系统的装配式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室内夜间最低空气温度维持在10℃以上,室内外最大温差达26.5℃。0~50 cm的土壤层是该温室主要蓄热介质,晴天土壤层蓄热量最高占总蓄热量的63.5%。地中热交换系统最高占土壤蓄热量的54.4%。水循环系统蓄热量可达424.04 MJ,最高占总蓄热量的45.1%,通过循环蓄热可将储水池内8 m3水的温度提高到35℃。连阴天时,通过引入蓄放热比指标,对联合储热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水循环系统具有蓄放热速度快的特点,蓄放热比绝对值最高可达1.62,是当天土壤蓄放热的1.8倍。但从总量上看,土壤仍是连阴天主要放热来源,在北京地区联合蓄放热系统能够维持3个连阴天的热量需求。水循环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为9.16,地中热交换系统平均COP为6.82,联合蓄放热系统综合COP为8.85,对比热泵,其节能率达60.26%。研究结果为联合储热系统蓄放热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625.1

  • 相关文献

[1]不同结构主动蓄热墙体日光温室传热特性. 鲍恩财,曹晏飞,邹志荣,张勇. 2019

[2]日光温室土质墙体内热流测试与分析. 彭东玲,杨其长,魏灵玲,张义,方慧. 2014

[3]新疆各地区日光温室不同围护结构常用材料使用性能的应用研究. 马月虹,马彩雯,刘霞,孙俪娜,姜鲁艳,刘振虎. 2014

[4]日光温室自然对流蓄热中空墙体蓄放热效果研究. 任晓萌,程杰宇,夏楠,赵淑梅,崔文慧,马承伟,王庆荣. 2017

[5]主动蓄热日光温室不同气流方向后墙传热CFD模拟. 鲍恩财,邹志荣,张勇. 2018

[6]异质复合墙体温室墙体传热模型的建立. 宫彬彬,尹庆珍,韩建会. 2020

[7]不同新型日光温室结构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性能测试分析. 孟力力,鲍恩财,夏礼如,邹志荣,齐锴亮. 2020

[8]不同墙体材料的装配式日光温室的热性能对比分析. 杨定伟,荆海薇,景炜婷,何斌,邹志荣,鲍恩财,曹晏飞. 2023

[9]日光温室水幕帘蓄放热系统增温效应试验研究. 张义,杨其长,方慧. 2012

[10]宁夏干旱风沙区夯土砖土复合墙体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初步研究. 曲继松,张丽娟,冯海萍,郭文忠. 2010

[11]日光温室后墙蓄放热帘增温效果的性能测试. 梁浩,方慧,杨其长,张义,孙维拓. 2013

[12]应用于日光温室墙体的相变材料热物性优化研究. 邹平,姜鲁艳,凌浩恕,马艳,马彩雯,史慧锋. 2022

[13]日光温室墙体特性及性能优化研究. 王晓冬,马彩雯,吴乐天,张丽. 2009

[14]蓄冷保温箱真空隔热蓄冷控温传热模型与验证. 吕恩利,沈昊,刘妍华,李斌,吴吉祥,杨信廷,郭嘉明. 2020

[15]自热技术在方便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韦丽娜,郝淑贤,李来好,黄卉,赵永强,岑剑伟,魏涯. 2023

[16]大跨度保温型温室的热环境模拟. 方慧,张义,伍纲,程瑞锋,周波,杨其长. 2019

[17]全封闭温室降温方法研究. 张敏,王国栋,薛绪掌,樊强,李霞. 2011

[18]海南岛橡胶林水分循环过程特征研究. 刘珉,吴志祥,杨川,陶忠良,谢贵水. 2012

[19]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齐学斌,黄仲冬,乔冬梅,张现超,李平,Mathias N Andersen. 2015

[20]变化环境对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学斌,李平,白芳芳,张彦,佘映军,马灿灿.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