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虫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俞晓平
作者: 俞晓平;巫国瑞;陶林勇;王成良;徐启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抗虫品种;褐飞虱;白背飞虱;生长繁殖;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93 年 7 卷 02 期
页码: 88-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模式综合评价了5个已推广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抗性及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的抗性作用大小。IR36、汕优6号、协优10号、秀水620和丙664对褐飞虱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品种秀水620、丙664和协优10号对白背飞虱呈中抗水平。同时发现,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抗性作用在成虫产卵期最明显,对褐飞虱表现为:成虫产卵期>卵孵化期>高龄(3~5龄)若虫期>低龄(1~2龄)若虫期;对白背飞虱则为:成虫产卵期>低龄若虫期>高龄若虫期>卵孵化期。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2]杂交稻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研究. 肖放华,彭兆普,李宣铿. 1992
[3]2015年苏北地区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熊战之,汪立新,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高聪芬,张凯. 2016
[4]水稻品种对稻飞虱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光杰,付志红,沈君辉,张亚辉. 2002
[5]中国南部褐飞虱、白背飞虱越冬虫源的再考察. 马巨法,汤金仪,高桥明彦,神原冲隆,胡国文. 1996
[6]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王彦华,苍涛,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俞瑞鲜,吴声敢,王强. 2009
[7]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沈慧梅,陈晓,胡高,程遐年,张孝羲,翟保平. 2011
[8]不同氮肥水平下转Bt基因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态适应性的继代影响. 刘凯,杨亚军,田俊策,鲁艳辉,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6
[9]水稻飞虱对十三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毛立新,梁天锡. 1992
[10]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娄永根,程家安,平霄飞,汤富彬,茹水江,杜孟浩. 2002
[11]水稻品种抗稻飞虱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光杰,郑宜才,桂丽琴,沈君辉. 1999
[12]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研究概况. 寒川一成,刘光杰,沈君辉. 2003
[13]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黄得润,龚俊义. 2009
[14]采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种飞虱中肠内容物的菌群结构. 张珏锋,俞叶飞,李芳,钟海英,陈建明. 2020
[15]烯啶虫胺对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廖永林,张振飞. 2013
[16]基于rDNA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7]南繁区水稻迁飞性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卢辉,唐继洪,吕宝乾,郭安平,苏豪. 2020
[18]基于rDNA ITSl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9]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刘怀,赵志模,肖晓华,程登发. 2012
[20]云南稻飞虱冬季虫源考察. 中日稻飞虱越冬考察组,陶耀明.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浙麦冬HMA基因家族鉴定及镉胁迫响应分析
作者:王智慧;牛二利;高远亮;朱倩;叶子弘;俞晓平;赵倩;黄俊
关键词:浙麦冬;HMA家族;镉胁迫;富集系数;分子对接
-
小黄鱼Trypsin基因克隆及其对高温胁迫和变形假单胞菌感染的响应
作者:刘浩文;刘峰;张天乐;李倩;刘四芳;朱家杰;楼宝;俞晓平
关键词:小黄鱼;胰蛋白酶基因(try);克隆;高温胁迫;变形假单胞菌
-
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分析
作者:黄昌丽;朱学明;李琳;鲍坚东;俞晓平;林福呈
关键词:稻瘟病菌;气生菌丝;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自噬
-
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作者:郑许松;钟列权;王会福;陈方景;成丽萍;徐启强;李阳;钟旭华;吕仲贤
关键词: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氮肥;病虫害;产量
-
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甬优1540控肥减害试验
作者:徐启强;李阳;王忠林;叶昴成;田俊策;鲁艳辉;吕仲贤;郑许松
关键词:控肥;水稻;氮肥;病虫害
-
水杨酸信号路径在调控入侵生物烟粉虱诱导植物间接防御中的作用
作者:俞晓平;何瑜晨;郦卫弟;赵婵;赵昭;张蓬军
关键词:刺吸式昆虫;烟粉虱;水杨酸信号路径;丽蚜小蜂
-
蝉花虫草镇痛化合物对痛风大鼠转录组及Adora1等疼痛相关基因的影响
作者:朱伟坚;柴一秋;金轶伟;厉晓腊;俞晓平
关键词:N6-(2-羟乙基)腺苷;尿酸钠;腺苷A1受体;腺苷A2A受体;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