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培养的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光年

作者: 范光年;陈玉蓉;王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可育株;花药培养;出愈率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1991 年 02 期

页码: 1-3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一代可育株和不育株,及二、三、四代可育株花药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不育株单核早期花药培养能够获得再生植株;(2)杂交一代的可育株花药出愈率最高,分化率亦最高;(3)基因型对花药出愈率和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不同世代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成株的影响. 范光年,陈玉蓉,王培. 1991

[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不育株与可育株性状比较. 任廷波,赵继献. 2014

[3]通过桥交组合的转育方法提高玉米花药培养出愈率的研究. 夏肖仉,朱风鸣. 1986

[4]玉米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徐利远,余桂容,王一,钟昌松. 2006

[5]碳源组份及浓度对小麦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兰素缺,李光威,权书月,李杏普,刘玉平,侯红军,高红欣. 2002

[6]水稻广亲和品种在籼粳交F_1花药培养中的效应. 王建平,陈亮,李自超. 1999

[7]提高小麦加倍单倍体技术育种效率的探讨. 赵林姝,刘录祥,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 2007

[8]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I.母本移栽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时期. 陈大伦,张瑞茂. 2002

[9]甘蓝型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中父本和可育株花粉授精竞争力的研究. 秦信容,杜才富. 2001

[10]水稻粳型不育系中可育株鉴别的研究. 孙海波,李艳萍,邹美智,周维,牛景. 2003

[11]亚麻雄性不育系后代遗传规律探讨(Ⅱ)-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表现. 张辉,张慧敏,丁维,王宜林. 1998

[12]油研10号大面积制种F_1代不育株率和异型株率控制技术. 胡腾文,李正强. 2006

[13]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春播制种技术研究——Ⅰ 春播和秋播制种母本的育性观察. 侯国佐,潘文生. 1992

[14]杂交粳稻中不育株形成原因及减少不育株的对策. 全立勇,胡惠根,李福兴,蔡炳祥. 2001

[15]芝麻高度不育材料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赵莉,孔小卫,汪强,林勇翔,田东丰. 2013

[16]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初报. 杨树栽. 1982

[17]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7

[18]处理时间对农杆菌介导甘蓝转化中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 苑丽霞,王景雪,孙毅,杜建中,李贵全,李永虎. 2006

[19]高羊茅再生体系构建的基因型比较研究. 张志飞,饶力群,陈信波,张瑜,张志扬. 2009

[20]甘啤4号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闫永荣,张正英,李静雯,李淑洁.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