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菌主要真菌毒素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后苗

作者: 王后苗;廖伯寿;雷永;黄家权;晏立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曲霉菌;真菌毒素;次级代谢;调控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14 年 41 卷 07 期

页码: 1425-14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腐生型好氧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种强致癌性剧毒物质。黄曲霉菌侵染农作物导致相关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危及食品安全及人和动物的健康。黄曲霉菌有8条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约37 Mb,含有13 000多个功能基因,55个次级代谢基因簇,其中只明确了AFT、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和黄曲霉震颤素(Aflatrem)3个次级代谢基因簇的特征。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表达受不同环境条件、次级代谢调控因子、酶活性、复杂的脂氧合物转导信号及群体密度效应的调控。LaeA和VeA是抑制AFT、CPA和黄曲霉震颤素等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调控因子,抑制加氧酶类(Ppo和Lox)的表达则能促进真菌毒素的合成,而其氧化产物(脂氧合物)则是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信号分子。群体密度和水解酶类也影响黄曲霉菌的次级代谢,群体密度高能降低黄曲霉毒素的生成量而增加分生孢子的形成;α-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等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影响黄曲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真菌毒素的次级代谢。本文系统评述了黄曲霉主要真菌毒素的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此外,对黄曲霉次级代谢物的研究也做了进一步的评述和讨论。

分类号: Q93

  • 相关文献

[1]“沪农灵芝1号”聚酮合酶特异性分析. 龚明,鲍大鹏,唐传红,张劲松. 2017

[2]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MeJA对金针菇菌丝体次级代谢的影响. 崔海洋,蒋佩钰,徐珍,李巧珍,李玉,周峰,尚晓冬,孙伟明,刘建雨,张丹. 2020

[3]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防御策略. 李颖,龚吉蕊,刘敏,侯向阳,丁勇,杨波,张子荷,王彪,朱趁趁. 2020

[4]过量锰处理对柱花草次级代谢物、酶活性和SgPALs基因表达的影响. 贾怡丹,韩佳芮,李季肤,王桂花,刘攀道,刘国道,罗丽娟,陈志坚. 2020

[5]细菌Ⅲ型聚酮合酶研究进展. 苏世友,滕超,张维,陈明. 2013

[6]七种培养基对黄曲霉分离效果的比较. 张初署,刘阳,邢福国,杨庆利,杨勃扬. 2013

[7]山东省花生产区土壤和荚果中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郭志青,吴菊香,张霞,于静,许曼琳,陈殿绪,张智猛,李新国,于建垒,刘同金,迟玉成,万书波. 2019

[8]不同植物抑制剂对黄曲霉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石程仁,张初署,杜咏梅,于丽娜,毕洁,许婷婷,王明清,冯楚楚,张建成,赵善仓,孙杰. 2017

[9]花生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机制研究进展. 崔梦杰,柴芃沛,郭俊佳,黄冰艳,董文召,韩锁义,张新友. 2021

[10]我国花生土壤黄曲霉菌分布与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相关性研究. 杨博磊,耿海荣,王刚,张晨曦,李丽,聂呈荣,邢福国,刘阳. 2021

[11]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的AFLP标记. 雷永,廖伯寿,王圣玉,李栋,姜慧芳. 2005

[12]非脱羧勒克菌wt16对黄曲霉菌生长与产毒的抑制作用. 王同,谢华里,王婷,马向东,李培武,张奇. 2018

[13]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的反应. 姜慧芳,王圣玉,任小平. 2002

[14]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 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 2005

[15]不产毒黄曲霉菌对产毒黄曲霉菌产毒抑制效果分析. 魏丹丹,周露,张初署,刘阳. 2014

[16]拮抗菌B-FS06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 章挺,胡梁斌,王飞,程罗根,石志琦. 2007

[17]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种群区系和地理分布. 白艺珍,岳晓凤,张奇,李培武. 2022

[18]花生种子中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的相关性研究. 王琴飞,王明,李莉萍,高玲,应东山,张如莲. 2015

[19]紫苏醛-海藻酸钠复合涂膜抗花生黄曲霉菌研究. 张初署,于丽娜,毕洁,孙杰,胡玉忠,赵善仓. 2017

[20]基于毒素编码基因aflp的黄曲霉菌nested-PCR检测. 刘裴清,蔡茂强,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