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秉华

作者: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翻耕;免耕;水分管理;杂草;地上部鲜质量

期刊名称: 杂草学报

ISSN: 1003-935X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34-37

摘要: 使用农艺措施调控农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是生态控草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明确玉米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田间杂草的影响,将玉米种植密度分别设置为6.0万、7.5万株/hm~2,耕作模式分别设置为翻耕、免耕,水分管理分别设置为玉米播种前浇水、玉米播种后浇水,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调查杂草的数量和鲜质量。结果表明,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相比,玉米在7.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杂草的密度和杂草地上部鲜质量均有下降的趋势。翻耕模式下,水分管理对杂草密度的影响不显著,玉米播种后浇水处理比播种前浇水处理的杂草鲜质量减少26.4%;免耕模式下,玉米播种后浇水处理的杂草密度和鲜质量均显著低于玉米播种前浇水处理(P<0.05),前者杂草密度、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比后者减少36.7%、30.9%。研究表明,玉米播种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密度和鲜质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显著;无论是翻耕还是免耕,玉米播种前浇水均有利于杂草获得竞争优势,杂草鲜质量显著高于玉米播种后浇水。

分类号: S451`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赵浩宇,刘胜男,陈贵明,周小刚. 2018

[2]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3]四川省小麦田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4]一种能处理杂草的免耕玉米播种机. 韩喜国,任英,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7

[5]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樊翠芹,王江浩,李秉华,许贤,刘小民,王贵启. 2014

[6]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09

[7]免耕·翻耕稻田油菜适宜播种量的研究. 任廷波,赵继献,戴祥来. 2016

[8]保护性耕作对北疆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田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杨相昆,张占琴,田海燕,魏建军. 2015

[9]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杨世琦,赵沛义. 2007

[10]水稻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试验研究(英文). 高述华,丁茁荑,童辉,杨剑. 2015

[11]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彭华,纪雄辉,石丽红,田发祥,刘昭兵. 2010

[12]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黄春艳,郭玉莲,王宇,黄元炬,朴德万,苏保华,徐充. 2016

[13]稻田免耕节水栽培对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易祖凡,颜友良,李明德. 2003

[14]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2

[15]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梅,聂三安,龙泽东,李超,王华,肖小平,罗尊长,孙耿. 2022

[16]桂西北石山地区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比试验. 刘永贤,曹龙,刘桂花,韦爱兰. 2009

[17]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王东风,王彬,张建军,周小刚. 2016

[18]平坝县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 陈兰山,王楠,叶朝春,何永福,李大雄,罗绍明. 2013

[19]保护性耕作对陇东黄土高原轮作田杂草的影响. 赵玉信,陆姣云,杨惠敏. 2015

[20]免耕夏玉米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李秉华,王贵启,许贤,樊翠芹,梁双波.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