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水稻品种Bsr-d1启动子稻瘟病持久抗性位点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畅媛

作者: 刘畅媛;孙一丁;马继琼;杨奕;郭怡卿;许明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质资源;Bsr-d1;持久抗性;单倍型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0 年 18 卷 13 期

页码: 4331-43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发掘稻瘟病种质资源持久抗性基因Bsr-d1,本研究对来源中国的210份稻种Bsr-d1基因启动子功能片段511个碱基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发现品种间存在18个变异位点28个碱基的差异,根据差异所有品种可归为7种单倍型,其中H4和H6为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测试品种70.48%和23.81%;云南地方品种拥有H1、H2、H3、H4、H5、H6等6种单倍型,优势单倍型为H4 (51.95%)、H6 (35.06%);选育品种有3种单倍型,分别为H4、H6、H7、H6为优势单倍型,地方品种单倍型较选育品种丰富。其他地区品种仅发现H4(1.52%)和H6 (98.48%) 2种单倍型,云南省单倍型更为多样丰富。7种单倍型中仅H1单倍型(占1.43%)携带抗性位点,仅3个云南地方品种出现该单倍型,说明中国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中均缺乏Bsr-d1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寻找和发掘持久抗稻瘟病基因Bsr-d1提供了线索。

分类号: S435.111.41

  • 相关文献

[1]油菜根肿病抗性遗传改良与应用. 王燕燕,杨植全,杨庆勇,张椿雨. 2021

[2]水稻抗稻瘟病基因Bsr-d1的SNP区域在地方品种中的变异分析. 刘畅媛,孙一丁,马继琼,杨奕,汤翠凤,阿新祥,郭怡卿,许明辉. 2021

[3]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Bsr-d1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利用. 王军,赵婕宇,许扬,范方军,朱金燕,李文奇,王芳权,费云燕,仲维功,杨杰. 2018

[4]广谱抗稻瘟病基因BSR-d1在75份北方粳稻品种中的多态性分布与表达分析. 陈晓军,惠建,马洪文,白海波,马静,马斯霜,李树华. 2021

[5]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水稻恢复系Bsr-d1基因突变体. 卿冬进,邓国富,戴高兴,高利军,黄娟,高菊,潘英华,周维永,梁海福. 2020

[6]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董云,尚勋武,周祥椿,殷学贵,谢鸣. 2006

[7]小麦苗期抗条锈温敏微效基因的初步鉴定. 牛永春,吴立人. 1998

[8]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原筛选. 刘正德,姚革,蒋滨,夏先全,田承权,黄光明. 2005

[9]小麦持久抗性品种对中国条锈菌(系)抗病性特点的分析. 谢水仙. 2002

[10]10份小麦持久抗性资源和6份新品系抗条锈病的遗传特点分析. 魏婷,朱孟杰,郎晓威,王震,顾紫琼,潘伟頔,王科宇,贾湘,冯晶,王凤涛,郭青云,蔺瑞明. 2021

[11]三黄占2号及其衍生品种抗稻瘟病特征研究. 朱小源,杨祁云,刘斌,张少红,伍尚忠. 2003

[12]魔王谷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殷得所,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查中萍,杜雪树,戚华雄. 2014

[13]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白斌,张怀志,杜久元,张晓洋,何瑞,伍玲,张哲,张耀辉,曹世勤,刘志勇. 2024

[14]稻瘟病持久抗性在三系杂交稻上的导入续报. 周少川,朱小源,江雁芳,杨祈云,柯苇,缪若维,伍尚忠. 2000

[15]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刘志勇,张怀志,白斌,李俊,黄林,徐智斌,陈永兴,刘旭,曹廷杰,李淼淼,陆平,吴秋红,董玲丽,韩玉林,殷贵鸿,胡卫国,王西成,赵虹,闫素红,杨兆生,畅志坚,王涛,杨武云,刘登才,李洪杰,杜久元. 2024

[16]小麦慢白粉病QTL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兼抗性. 陈新民,何中虎,伍玲,白斌,李在峰,夏先春. 2014

[17]云南地方稻种持久抗瘟性的研究. 彭绍裘,陈勇,梁斌,刘二明,黄费元,戴陆园. 2001

[18]植物持久抗病性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简桂良,卢美光,林凤,李锋. 2006

[19]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Champlein的抗性遗传分析. 章振羽,蔺瑞明,徐世昌. 2010

[20]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性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利用价值. 牛永春,徐世昌,吴立人.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