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和氮肥形态对威芋3号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芶久兰

作者: 芶久兰;孙锐锋;何佳芳;秦松;肖厚军;周瑞荣;袁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薯玉间作;薯豆间作;氮肥形态

期刊名称: 中国马铃薯

ISSN: 1672-3635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1 期

页码: 36-41

摘要: 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威芋3号,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薯豆间作新模式下氮素形态对马铃薯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7.2%、5.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和单株氮、钾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与硝态氮肥相比较,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分别增产15.73%、13.49%;与其他两种形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显著提高了薯块的粗蛋白、Vc含量、植株氮、磷、钾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还原糖、淀粉含量。氮肥形态与间作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糖、产量、单株氮、钾含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冯卫娜,邵晶晶,朱海勇,李亚兵,董合林. 2021

[2]氮肥形态对水稻吸收Pb、Cd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刘兰英,黄薇,陈丽华,吕新,涂杰峰,上官亮,谢亚兴. 2018

[3]氮肥形态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与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王荣辉,艾绍英,李盟军,唐明灯,宁建凤,罗英健,余丹妮. 2015

[4]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林超文,涂仕华,庞良玉,张建华,罗春燕,朱波,朱永群. 2013

[5]氮肥形态和地膜覆盖对坡耕地玉米产量和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 林超文,涂仕华,庞良玉,张建华,罗春燕,黄晶晶,朱永群. 2012

[6]NO_3、NH_4和尿素的不同比例对基质培番茄生长的影响(英文). 傅志坚,金子渔,张德威. 1992

[7]氮肥形态对不同持绿性玉米品种产量及叶片光合氮素的影响. 郭松,周子军,刘东瑶,曾祥忠,喻华,陈尚洪,何明江,陈琨,上官宇先,涂仕华,秦鱼生. 2022

[8]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霞,董月,吴建燕,宁运旺,许建平,李传哲,张永春. 2016

[9]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唐伟杰,徐波,蔡黎,敖茂宏,丁宁,魏升华. 2023

[10]氮肥形态及施用方式对菠菜生长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艾绍英,黄小红,柯玉诗,凌德全,姚建武,黄庆. 2001

[11]不同形态氮肥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班甜甜,李晓慧,马超. 2024

[12]不同氮肥形态下烤烟叶片组织结构的差异及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李哲,陈爱国,金红成,杨明峰,贺国强,徐旭光,梁洪波. 2014

[13]氮肥形态及用量对日本毛连菜吸收Pb调节作用的研究. 付婷婷,黄永东,黄永川,马强,张伟,夏清华. 2014

[14]品种与氮肥形态对花生叶片铁含量和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 张翔,郭中义,毛家伟,索炎炎,李国平,杨稚娟. 2014

[15]氮肥形态及运筹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曾祥忠,顾会战,尹振华,李斌,张隆伟,冯文强. 2016

[16]氮肥形态配比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马兴华,徐经年,祖朝龙,石屹. 2017

[17]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18]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会-2号产量的影响. 孙伟,李标,邓宽平,雷尊国. 2011

[19]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对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ioides)的抗病性评价. 单玮玉,徐永清,孙美丽,柴莹,宿飞飞,孙旭红,李秀钰,李磊,李凤兰. 2017

[20]马铃薯.变个种法-采用早熟品种,一年种植两作连续几年示范,山西南北皆可. 裴荣信.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