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3的选育及应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佩勇

作者: 马佩勇;贾赵东;边小峰;郭小丁;谢一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淀粉型;新品种;苏薯23;选育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5 年 46 卷 10 期

页码: 1768-17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选育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满足市场与淀粉加工企业对优质高产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需求。【方法】2006年分别以自选优良品系宁K17-8为母本、宁I5-12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种子,2007~2011年通过实生苗筛选、初级鉴定、高级鉴定等过程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综合评价其鲜薯和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干物率、抗病性、商品性、丰产性和稳定性等。【结果】在2012~2013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苏薯23鲜薯和薯干平均产量分别为34105.58、10987.95 kg/ha,比对照苏渝303增产5.93%和29.37%;平均淀粉产量为7405.19 kg/ha,比苏渝303增产38.02%。在2014年江苏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其鲜薯、薯干平均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为32598.00、9821.55和6564.45 kg/ha,分别比苏渝303增产8.68%、23.22%和30.14%。该品种薯块烘干率32.26%,薯块淀粉含量21.70%。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3~4个,结薯集中、整齐,大中薯率(按重量计)在90%以上,耐贮性好;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好,丰产性和稳定性优,中抗黑斑病。苏薯23于2015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苏薯23综合性状优良,春、夏薯均可种植,适宜在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推广种植。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2号的选育. 张勇跃,王秋岭,孟凡奇,王清,孙健,马春业,于蕾,秦素研,刘志坚,钮福祥. 2020

[2]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栽培因子研究. 张超凡,周虹,易九红. 2012

[3]淀粉型甘薯品种的引进与鉴定评价. 侯夫云,解备涛,董顺旭,李爱贤,秦桢,王庆美. 2018

[4]甘薯新品种苏薯27的选育及轻简化种植技术. 程润东,王勇,曾燕楠,张礼浩,王庆南. 2016

[5]甘薯新品种苏薯19号的选育及应用. 程润东,佘义斌,周影,曾燕楠,王庆南. 2014

[6]甘薯新品种苏薯1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荷娟,程润东,唐玉宝,张海军,王庆南,张礼浩,佘义斌. 2007

[7]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李强,马代夫,李秀英,李洪民,谢逸萍,王欣,曹清河,唐忠厚,后猛,张允刚,唐维,刘亚菊,闫会. 2015

[8]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王欣. 2008

[9]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6的选育及主要生产技术.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郭小丁,谢一芝. 2017

[10]甘薯新品种苏薯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2

[11]甘薯新品种苏薯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 2011

[12]甘薯新品种郑红2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杨晓平,王春义,杨国红. 2015

[13]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贾羊毛加,陈英平,叶广继,张凤军,孙海林,王芳,苏旺,王舰. 2018

[14]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贾羊毛加,陈英平,叶广继,张凤军,孙海林,王芳,苏旺,王舰. 2018

[15]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7的选育及品质特性. 唐忠厚,张爱君,史新敏,魏猛,李洪民. 2012

[16]2015-2016年贵州省甘薯新品种(系)区域试验. 李云,杨航,李晓慧,孙拥军,杨雄碧. 2017

[17]2009~2010年度广西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卢森权,陈天渊,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 2011

[18]优质抗病型甘薯新品种‘福薯14号'的选育. 邱永祥,罗文彬,许泳清,刘中华,李华伟,纪荣昌,汤浩,蔡南通. 2013

[19]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夏薯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李爱贤,王庆美,张立明,孙立荣,张海燕,董顺旭. 2005

[20]国审食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薯2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邱永祥,许泳清,邱思鑫,刘中华,罗文彬,纪荣昌,李华伟,汤浩.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