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楠

作者: 杨楠;高勇;刘伟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土壤环境;土壤有机质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

ISSN: 2095-1795

年卷期: 2023 年 13 卷 006 期

页码: 31-36

摘要: 随着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政策的实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玉米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机质,以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镁、钾和钙等营养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推进黑土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对于还田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还田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环境.介绍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特性,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为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158.2

  •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吴海燕,范作伟,LIU Chun-guang,王海玲,ZHOU Ping,刘武仁. 2008

[2]黑龙江玉米秸秆还田处理方式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李如来,牛忠林,邱磊,靳晓春,吴丽丽,夏永伟,蒋佰福. 2021

[3]黄淮区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出苗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贾春林,郭洪海,袁奎明,杨秋玲,隋学艳. 2012

[4]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5]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海亮,汪春,邹华芬,孙海天,余兵兵,汪汇源. 2020

[6]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1

[7]提升黑土地质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王帅. 2023

[8]冷凉区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研究. 张冬梅,姜春霞,张伟,王晓娟,刘化涛,杨柯,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2018

[9]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综合效益. 陈菁,陈迪,刘顺国. 2022

[10]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2012

[11]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麦秸还田水稻幼苗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刘雅文,薛利红,杨林章,王悦满. 2018

[12]秸秆还田及其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韩哲,潘凯. 2022

[13]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张明怡. 2009

[14]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李彩虹,张勇,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何进尚,亢玲,董立国,张维军. 2016

[15]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懿,杜建军,张振华,陈海斌,郭佳明,范如芹,李晓波. 2021

[16]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砂姜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2014

[17]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 杨帆,李荣,崔勇,包耀贤,段英华. 2011

[18]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薇,党红凯,曹彩云,李晓爽,李科江,马俊永. 2021

[19]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2000

[20]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 薛亚光,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