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和甘草总DNA转化苜蓿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湘

作者: 金湘;张建军;毛培宏;徐建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离子注入;介导;DNA;转化;苜蓿;天然产物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

ISSN: 1004-311X

年卷期: 2007 年 17 卷 04 期

页码: 53-5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探索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和甘草总DNA转化苜蓿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氩离子(Ar+)注入介导麻黄和甘草总DNA在2个品种的苜蓿中转化,对种子发育正常的T1代苜蓿单株进行生物碱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物质进行定性检识。结果:苜蓿种子经离子注入介导转基因处理后,T1代结荚率很低,复合DNA处理的183和283的结荚率分别为6.40%和8.33%,正常发育的种子分别为2.40%和5.83%。获得了种子发育良好的苜蓿T1代单株50株,其中6个单株根或茎的天然产物定性检识呈阳性。结论:Ar+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的转化对苜蓿种子的发育具有很大影响,获得的转基因苜蓿T1代种子,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化学证据和分子证据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分类号: Q943.2

  • 相关文献

[1]离子注入在生物改良上的应用. 吴跃进,余增亮,吴家道,霍裕平,邱励俭. 1996

[2]氮离子束注入谷子种子后代基因组的RAPD分析. 任祎,牛西午,王世研,韩美清. 2006

[3]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作用的突变效应(英文). 卫增泉,颉红梅,张金莲,李强,高清祥. 2003

[4]利用离子注入技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郭伟群,罗莉斯,李能威,张晓琳. 2012

[5]氮离子注入谷子诱变效应研究. 任祎,牛西午,韩美清,王世研. 2006

[6]不同能区重离子束在小麦育种上的比较研究. 颉红梅,卫增泉,张金莲,韩光武,李文建,周光明,高清祥,黄涛,李强,党秉荣,王菊芳,蔡喜臣,何静. 1998

[7]离子注入对凤仙试管苗组织培养和成花的影响. 孙宁,张磊,赵新海,刘玉芹,陈小强,孟庆良,孙永健. 2009

[8]武夷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张克诚,石义萍,谭万忠. 2007

[9]离子注入红芸豆种子生物效应分析. 李海金,晋凡生,常建忠,李洁,刘恩科. 2019

[10]N~+离子引起的黑麦染色体易位. 朱凤绥,卫俊智,孙元枢,陆挺. 1993

[11]等离子注入诱变对菜用大豆品种出苗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马海林,樊智翔,安伟,米小红,王计虎. 2009

[12]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0

[13]甜菜离子注入诱变高糖突变体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 朱小平,王燕飞,沙红,曲延英,陈丽君,张立明,高卫时,刘华君. 2008

[14]等离子注入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戚秀芳,赵成章,杨长登. 1993

[15]离子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沈正兴. 1993

[16]氮离子注入选育高自溶干酪乳杆菌及其肽聚糖水解酶的RT-qPCR分析. 崔文明,吕加平,王小鹏,赵莉君,祝超智,张秋会,李苗云,赵改名. 2020

[17]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马广约,王丽芳,王绍义. 2001

[18]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2004

[19]离子注入选育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916高效菌种. 陈志谊,李德全,刘永锋,刘邮洲,魏巍. 2004

[20]离子注入甜菜种子获得早熟、高产、高糖亲本材料的研究进展. 曾宪贤,武宝山,王燕飞.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