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萍

作者: 周萍;崔岭;王海燕;钱素菊;崔亚坤;陈艳萍;袁建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带状复合种植;密度;玉米;生长发育;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3 年 014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杆率逐渐提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夹角和产量逐渐降低;在60000株/hm~2密度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产量最高分别为:6299、5431 kg/hm~2,且倒伏、倒折、空杆率最低;在67500、75000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提高,生产风险加大。品种间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苏科玉1705’的叶宽、叶面积、叶片夹角、倒折率、秃尖长较低,穗长和粒重较高,产量显著高于‘江玉877’。综上,在江苏沿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可实现高产。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干旱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梁烜赫,徐晨,赵鑫,陈宝玉,胡宇,曹铁华. 2018

[2]紧凑型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模式的对比研究. 王伟,王亚萍,李荣玉,刘惠芳. 2023

[3]带状复合种植对大豆和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兵,谭春燕,龚锡震,徐熙,娄利娇,朱星陶,杨春杰,陈佳琴. 2023

[4]玉米品种及配置模式对湖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罗正,王恒震,赵志坚,黄山,陈元伟. 2024

[5]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峰,李庆凯,张慧,李宗新,张佳蕾,唐朝辉,王建国,孟维伟,万书波. 2019

[6]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中棉所6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施庆华,张萼,陈建平,蔡立旺,戚永奎,王海洋,王永慧. 2012

[7]高寒区旱地莜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研究. 马宏斌,郭瑞萍. 2006

[8]栽培密度对中秆和矮秆黄秋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戚永奎,张萼,王海洋,王永慧,张永泰. 2012

[9]不同种植模式的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郑亚萍,许婷婷,郑永美,孙奎香,王才斌. 2012

[10]种植方式和密度对丹参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韩守萍,倪大鹏,朱京斌,朱彦威,单成钢,王志芬. 2009

[11]高寒区旱地裸燕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研究. 王盼忠,徐惠云. 2006

[12]种植密度对内蒙古盐碱旱区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罗振,辛承松,咸丰,杨建强,苏和,董合忠. 2016

[13]种植密度对籽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林明,李承业,潘竟海,白晓山. 2012

[14]种植密度对复播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曾潮武,梁晓东,李建疆. 2017

[15]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石必显,雷中华,王琴,王立鹏,高晓莹,向理军. 2011

[16]不同密度对裸燕麦叶面积系数及产量的影响. 徐惠云,王盼忠. 2015

[17]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初报. 罗艳,赵健,段晓红,郭忠富,连金番,王永宏,张文杰. 2020

[18]宁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现状和发展对策. 姬月梅,罗瑞萍,连金番,沈静,朱志明,张战胜. 2023

[19]10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应用效果评价. 耿亚玲,王华,王玲慧,刘明轩,蒿文仙,刘小民,高占林,袁立兵,石洁. 2023

[20]四川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植保工作实践与思考. 马利,陈顺桃,封传红,尹勇,周小刚,徐兴全,伍亚琼.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