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型肥料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国宜

作者: 于国宜;孔令聪;张亮;韦志;王永玖;王智;杜祥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新型肥料;小麦;产量;冠层结构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193-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新型肥料的使用效果,为生产中合理选择肥料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在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设置普通化肥、保持肥、活性增效肥、活性炭肥、活性素肥、土壤改良剂+习惯施肥和习惯施肥共7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对小麦冠层结构、光能截获率、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4.4%~10.2%,其中活性增效肥处理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新型肥料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冠层叶面积指数及光能截获率.综上,新型肥料具有增产增效的优势,尤其活性增效肥可作为小麦科学施肥的优选方案.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 冯守疆,车宗贤,赵欣楠,杨君林,张旭临,巩俊花. 2018

[2]超高产小麦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王之杰,郭天财,朱云集,王纪华,赵明. 2003

[3]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典范相关分析. 张娟,崔党群,范平,宋保谦. 2000

[4]氮肥施用对稻茬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文静,江东国,黄正来,周晓楠,马尚宇,米璐,韩笑,王成雨. 2018

[5]二氢赤霉素对不同增密条件下蜀麦133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 刘雨杭,赵书宏,祝婷婷,梁振宇,贺大海,陈佳博,任勇,黄林,樊高琼,伍碧华. 2024

[6]四川盆地9000kg hm~(-2)产量潜力小麦品种的花后冠层结构、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特性. 李朝苏,汤永禄,李俊,马孝玲,李式昭,黄明波. 2017

[7]新型肥料在稻-油轮作制中的施用效果. 熊又升,熊汉锋,谢媛园,樊红霞,徐小羽,刘喻,周剑雄,刘威,王时秋. 2023

[8]不同新型肥料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吴萍萍,李录久,耿言安,姚文麒. 2019

[9]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Ⅱ.有机物料与磷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伟,赵秉强,林治安,袁亮,李燕婷. 2012

[10]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的探究. 熊又升,熊汉锋,邵一平,徐祥玉,徐大兵. 2016

[11]几种新型肥料在青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王海霞,鲁群,刘亚柏,殷树华. 2023

[12]几种新型肥料在晚稻黄华占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钱银飞,涂田华,刘增兵,谢江,邵彩虹,陈先茂,邱才飞,关贤交,陈金,邓国强,彭春瑞. 2019

[13]不同新型肥料对轻度盐碱地青贮玉米产量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陶英,寇俊德,崔云玲,张立勤. 2023

[14]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Ⅱ.有机物料与磷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伟,赵秉强,林治安,袁亮,李燕婷. 2012

[15]贵州典型黄壤辣椒生长、品质及光合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张萌,赵欢,肖厚军,秦松,芶久兰,王正银. 2017

[16]几种不同类型肥料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许仙菊,张永春,汪吉东,宁运旺,胡永红. 2009

[17]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吴子峰,刘倩倩,郑良勇,张存岭,乔玉强,陈天河,徐汝民,唐俊,曹承富. 2020

[18]新型肥料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田歌,葛顺峰,李慧峰. 2019

[19]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特性的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 雷逢进,温祥珍,李亚灵,李燕,李晓琦. 2009

[20]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云奇,陶洪斌,杨利华,祁利潘,张全国,陈鹏飞,王璞.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