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形绿茶的物理特性与外形品质关联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丽

作者: 郭丽;余方林;赵锋;张悦;朱荫;戴伟东;董春旺;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茶;颗粒形绿茶;外形品质;物理特性;形状品质;整齐度;色泽品质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0 年 019 期

页码: 25-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颗粒形是绿茶机械化采制的优选造型,揭示颗粒形绿茶的物理特性与外形品质因子的相关性,对于绿茶机械化加工与品质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8份颗粒形绿茶和1份卷曲形绿茶为材料,采用人工感官审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颗粒形绿茶,进而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量筒法、质构仪法分析茶样的颜色和形状特征以及容重、百粒质量、弹性和塑性等物理特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MSRA)法分析各参数与外形品质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勾青'茶的外形品质因子得分在85分以上,具有较好的形状品质与整齐度,可作为颗粒形绿茶的典型代表.随原料成熟度的增加,'勾青'茶的红色通道值、绿色通道值、蓝色通道值、亮度与饱和度减小,色调值增大,叶色由黄绿转为深绿;圆形度和形状指数增大,容重下降,百粒质量升高,且最高达33.1 g;塑性减弱,其与弹性的比值达1.5.不同物性指数与颗粒形绿茶的外形品质的相关性存在差异,MSRA结果显示蓝色通道值、色调值、弹性、塑性和圆形度对颗粒形绿茶外形品质的影响较明显;色调值、弹性对其形状品质、色泽品质起负作用,蓝色通道值、圆形度只与整齐度有相关性.细化颗粒形绿茶的外形品质因子,针对性地研究单项品质子的主导因素,更有利于体现不同物性指标的贡献.

分类号: TS272.51

  • 相关文献

[1]针芽形绿茶外形品质智能化感官评价方法研究. 董春旺,张坚强,洪文娟,何华锋,朱宏凯,刘飞,叶阳. 2014

[2]颗粒形绿茶连续化做形技术研究. 胡欣,卫聿铭,方仕茂,王玉洁,许姗姗,宁井铭. 2020

[3]颗粒形绿茶的关键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郭丽,余方林,林智,郭敏明,张悦,朱荫,彭群华. 2015

[4]不同护色处理和干燥方式对芦笋粉品质的影响. 赵时珊,施建斌,隋勇,蔡沙,熊添,李少斌,蔡芳,梅新. 2023

[5]LED光质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影响. 杨奇,谢小玉,李清明,郑胤建. 2024

[6]护色方式对芦笋粉物化特性的影响. 赵时珊,李少斌,施建斌,隋勇,蔡沙,熊添,蔡芳,梅新. 2023

[7]多抗早熟绿豆良种-辽绿27号. 王德生. 2010

[8]枣晚熟鲜食新品种-鲁枣11号. 单公华. 2014

[9]甘蓝型优质油菜各生育阶段生长一致性对产量的影响. 汤晓华,王华. 2001

[10]作物农艺性状整齐度的研究进展. . 2005

[11]作物农艺性状整齐度的指标方法新论. . 2006

[12]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影响玉米群体整齐度的因素及对策. 宋英博. 2021

[13]密度对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薛华政,谷利敏,夏来坤,穆心愿,刘康,韩小花,唐保军,周波. 2019

[14]不同粳稻品种群体整齐度的比较分析 Ⅲ.不同施氮水平对品种性状及整齐度的影响. 张俊国,李彻,张三元,石玉海,杨桂兰,赵劲松. 2000

[15]需冷量和积温对霞多丽葡萄芽眼萌发的影响. 张文娇,张雪,李鹏飞,许晓鼎,王丽花,管雪强. 2017

[16]快速变温与缓慢变温对几种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戴剑,冯俊良,龚大龙,许大光,张美娟. 2004

[17]整齐度新算法在果实耐贮性试验中的应用分析. 陈贤,王家银,杨德. 2008

[18]产量提升过程中玉米品种群体整齐度的变化. 马达灵,谢瑞芝,翟立超,明博,李少昆. 2017

[19]提高玉米果穗整齐度初探. 边秀芝,刘武仁,冯艳春,刘凤成,郑金玉. 2004

[20]冬小麦新品种轮选51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孟凡华,崔淑兰,陈洪金,朱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