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穴播块数及种植密度促进黑膜垄作马铃薯节水增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勇

作者: 王勇;高应平;党翼;石玉章;赵刚;李雪瑛;张建军;吴永斌;王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膜;降水;垄;马铃薯;块数;密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21 期

页码: 137-14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与农机配套的农艺技术,对于促进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求适宜于机械操作的马铃薯栽培措施,该文于2013—2016年连续4 a在不同降雨年型下设置不同颜色地膜(白膜和黑膜)、马铃薯穴播块数(1块和2块)、种植密度(72 720、51 945、40 395株/hm~2)处理,进行裂区试验,研究膜色穴块数和密度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旱作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整薯或穴播2块以及缩小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均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对产量影响大小是覆膜>播种块数>株距。其中,在黑膜覆盖条件下平均产量较白膜覆盖增产8.1%,且黑膜在不同年份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丰水年>平水年>歉水年。穴播2块较穴播1块增产12.9%;穴播块数在不同年份对产量的影响大小是歉水年>丰水年>平水年,歉水年份整薯播种增产效果大;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年份顺序是平水年>丰水年>歉水年,株距减小,产量增加。同时,不同降水年型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歉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农机农艺融合及集成栽培显著提高了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锦秀,郭鑫年,张国辉,陈刚,王西娜,周涛. 2015

[2]地膜覆盖对不同株型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赵刚,党翼,李尚中,张建军,辛丽. 2018

[3]基于Meta-analysis的新疆主要作物地膜覆盖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陈利军,宝哲,林涛,严昌荣,汤秋香. 2022

[4]地膜与稻秸覆盖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抑草效应. 许国春,罗文彬,李华伟,许泳清,纪荣昌,汤浩. 2021

[5]冬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高产栽培试验. 梁金平,汤浩,张志勇,张川,吴文明,罗文彬. 2012

[6]覆膜和密度对红小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洁,晋凡生,李晓平,韩彦龙,李海金. 2018

[7]不同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张红芳,崔欢虎. 2009

[8]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光荣,高世铭,张国宏,王立明. 2010

[9]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闫六英,池宝亮. 2010

[10]川西南山地马铃薯原种扩繁适宜播期和密度及水分利用研究(英文). 罗李飞,李春荣,黄钢. 2012

[11]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播种密度研究. 王立明. 2003

[12]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品种抗旱特性的研究. 任永峰,赵举,张永平,白海. 2011

[13]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研究. 任永峰,赵举,路战远,赵沛义,张永平. 2013

[14]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15]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宿飞飞,张静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王绍鹏,万书明,陈曦,高云飞,胡林双,吕典秋. 2018

[16]苗前滴灌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路战远,聂晶,崔艳,安昊,高宇,赵沛义. 2019

[17]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张国平,雷康宁. 2021

[18]不同复种油菜-轮作模式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张平良,曾骏,刘晓伟. 2021

[19]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 2021

[20]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高宇,刘广华,栗艳芳.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