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桃褐腐病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志军

作者: 沈志军;田雨;蔡志翔;徐子媛;严娟;孙朦;马瑞娟;俞明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桃;种质资源;褐腐病;评价体系;抗性种质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55 卷 015 期

页码: 3018-3028,中插1-中插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褐腐病是危害桃果实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在采收前后造成大量果实损失,开展桃褐腐病抗性的系统鉴定评价,筛选抗性资源,为褐腐病抗性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遗传资源,是解决栽培品种褐腐病抗性不强的长久之策.[方法]2018—2021年,以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种质资源为试材,采收8.0—8.5成熟度的果实,无损接种616份,有损接种505份,观测无损接种的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和有损接种的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以平均值和0.5标准差建立9级抗性评价体系,比较不同种质类型、果实类型、来源地的褐腐病抗性,并分析抗性指标与其他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为(11.22±5.96)%,变异系数为35.48,基于此指标建立的9级抗性评价体系中,抗性1级(<0.80%)的种质资源缺失,2级(0.80—3.78%)中含有10份抗性较强的种质资源,3级(3.78%—6.76%)134份,4级(6.76%—9.73%)157份,5级(9.73%—12.71%)122份,6级(12.71%—15.68%)73份,7级(15.68%—18.66%)60份,8级(18.66%—21.64%)21份,9级(>21.64%)39份.无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为(1.71±0.21)cm·d-1,变异系数为0.18,基于此指标的9级评价体系中,1级(<0.98 cm·d-1)含11份种质资源,2级(0.98—1.19 cm·d-1)28份,3级(1.19—1.40 cm·d-1)72份,4级(1.40—1.61 cm·d-1)109份,5级(1.61—1.83 cm·d-1)103份,6级(1.83—2.04 cm·d-1)82份,7级(2.04—2.25 cm·d-1)45份,8级(2.25—2.46 cm·d-1)29份,9级(>2.46 cm·d-1)26份.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y)与有损接种病斑扩展速率(x)的回归为关系为y=6.2073x(R2=0.1839),线性程度较低.分组均值比较发现中国桃野生资源相对具有较强的褐腐病抗性,是抗性资源挖掘的重点.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与有损接种病斑扩展速率2个指标均与果实带皮硬度(r=-0.234)和去皮硬度(r=-0.240)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r=0.427)和着色程度(r=0.319)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结论]分别建立了基于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和有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的褐腐病抗性9级评价体系;筛选出抗侵染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10份,抗扩展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11份.

分类号: S436.621.13

  • 相关文献

[1]植物提取物对桃采后褐腐病(Monilinia.fracticola)的防治研究. 李美霞,冯晓元,邓西民,李文生. 2004

[2]成株期抗纹枯病小麦种质的发掘. 刘彩云,张巧凤,郭炜,付必胜,李伟,杨学明,陈怀谷,吴纪中. 2023

[3]鲜食观赏两用桃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刘佳棽,王尚德,王富荣,刘国彬,王虞英. 2010

[4]关于修订桃种质资源(Prunus persica)描述体系的建议. 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 2004

[5]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富荣,赵剑波,佟兆国,章镇. 2006

[6]桃种质资源托叶长度评价与分级体系的建立. 蔡志翔,严娟,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 2016

[7]不同类型桃种质资源主要酚类物质含量评价. 蔡志翔,严娟,宿子文,徐子媛,张明昊,沈志军,杨军,马瑞娟,俞明亮. 2022

[8]SSR分析50份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周平,郭瑞,张小丹,姚启英,廖汝玉,颜少宾,金光,杨凌. 2017

[9]甘肃地方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陈建军,王玉安,欧巧明,王鸿,赵秀梅,王发林. 2013

[10]半矮化油桃新种质-SD9238. 王志强,牛良,刘淑娥,宋银花,宗学普. 2004

[11]桃种质资源若干植物学数量性状描述指标探讨. 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 2005

[12]桃低需冷量种质发掘、创新与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进展. 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曹珂,陈昌文,王新卫,李勇,吴金龙. 2022

[13]关于修订桃种质资源(Prunuspersica)描述体系的建议. 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 2004

[14]半矮化油桃新种质——SD9238. 王志强,牛良,刘淑娥,宋银花,宗学普. 2004

[15]中国武夷山脉地区野生毛桃资源收集与初步评价. 蔡志翔,沈志军,严娟,宋娟,张妤艳,马瑞娟,俞明亮. 2017

[16]桃倍性育种研究进展. 王尚德,任飞,赵剑波,郭继英,张瑜,姜全. 2020

[17]桃遗传育种进展及“十一五”研究设想. 马之胜,贾云云. 2005

[18]中国桃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蔡志翔. 2010

[19]晚熟桃采后褐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 张娜,郑香香,于晋泽,阎瑞香,关文强. 2018

[20]津黑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苗国辉,闻凤英,张耀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