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和播期互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戎

作者: 邓锡洪;王贵雄;吴丽君;罗光才;李道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配合力;播期;互作;籼型;杂交稻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5 年 S1 期

页码: 16-22

摘要: 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6个组合分5期播种,研究播期对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单株草重、谷草比、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和播始天数的GCA,恢复系谷草比、结实率和株高的GCA,以及单株粒重、千粒重和播始天数的SCA与播期间均存在显著互作。多数性状GCA与播期互作更重要。不同播期间千粒重、播始天数、着粒数、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的GCA稳定性较好,其余性状GCA,特别是SCA需多环境试验才能得到可靠结果。供试恢复系的GCA在播期间稳定性较好,不育系只有 8906S GCA的播期稳定性较好。GCA的稳定性与hN2及其变异系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单株粒重GCA及SCA稳定性分别与千粒重的GCA及谷草比的SCA稳定性密切相关。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2008

[2]我国杂交籼稻育种研究进展.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刘凯. 2012

[3]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策略与启示.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刁立平,盛生兰. 2009

[4]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优I98的选育. 张慧廉,彭应财. 2001

[5]籼型紫色两系杂交稻坤两优3号的选育与应用. 黄春毓,李伟荣,何章飞,韦庆元,蒙将昆,汪海,何国松,农生. 2019

[6]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和两优713. 何章飞,汪海,李伟荣,曾宇,周玉明,刘伟定,黄春毓,万兴,农生,蒙蒋昆. 2019

[7]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周绅炉,盛孝邦,阳和华,徐秋生. 1999

[8]三系迟熟杂交水稻乐优58的研究. 陈家兴,鹿占黔,陈祖国,周义,罗廷松,王国忠,赵高珍,游年顺. 2013

[9]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W98S选育及应用. 张道田,于学奎,王宗启,黄建华,李延民,单秀林,罗干,王桂琼,张德文. 2017

[10]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宗寿余,王才林. 2006

[11]三系杂交稻京福优组合主要性状配合力初步研究. 郑秀平,林强,吴志源,周天理. 2007

[12]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钱江2号A的选育. 李春寿,黄福灯,阮关海,陈合云,朱国富,郑学强,杜龙岗,范天云. 2007

[13]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皖28S'的选育. 龚存力,方吴云,王士梅,吴敬德,杨联松. 2020

[14]贵州省干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牟玉梅,赖卫,刘崇政,姜虹,杨红. 2016

[15]利用植物的防御性 倡导害虫治理的新思路. 李洪山,戴华国,王娟,李慈厚. 2005

[16]WRKY转录调控因子在植物与病原体互作中的功能. 伍林涛,万谦,韩宏仕,奉斌,康公平,曾章丽. 2014

[17]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姚克兵,庄义庆,尹升,杨红福,束兆林,刘福海. 2018

[18]氮素与密度互作对强筋小麦烟农19号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筠,任立凯,刘耀鸿,王龙. 2007

[19]利用AMMI模型对大丽花表型性状稳定性的评判. 王晓慧,苑兆和,冯立娟,丁雪梅,甄红丽. 2012

[20]木霉菌REMI变异株与不同宿主的专化性互作研究. 黄玉茜,梁春浩,韩梅,孙军德,陈捷.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